从博物馆人气排名看城市旅游发展

  博物馆往往是所在地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之地,去一个地方旅游或出差,只要有时间,就去当地博物馆转转,花费两三个小时,不一定了解的很专业,但基本能对当地重要历史脉络有个清晰的认识,再加上之前学的历史知识,纵横交织后,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比如有次去和田博物馆,了解到商朝时期,三千多年前,和田玉已经通过河西走廊,流传到中原,四五千公里的距离,生产力也不高,但并没有阻挡物质和文化的交流。这样也能解释为啥玄奘去印度要走河西走廊,因为对于他的时代,这条路已经走了两千多年,周边配套成熟,取经风险最低。

  过段时间后,来到安阳殷墟博物馆,看到橱窗里展示商朝时期的和田玉的实物,联想到和田、新疆、吐鲁番、洛阳、河南博物馆,历史、空间、时间、文化迅速在脑海里融会贯通,有一种知识汲取融合的欣喜感,内啡肽爆棚。

QQ_1741332464781.png

  今天看到2024年全国博物馆人次排名,一共列了前34名,从第1名的1700万人次,到第34名的190万人次,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旅游的现状,博物馆游一直是旅游重要组成部分。

  截止到现在,国内一共评定了10个古都,北方7个,南方3个,古都意味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意味着当地的文旅产业代表。

  但是,前34名的博物馆空间布局上,北方17个,南方17个,刚好打平,说明虽然北方历史文化更为丰富,但在展示和开发上,南方一点不逊色,这也跟经济中心从宋朝逐渐转移息息相关。

  经济发达,吸引的文旅、商务客群也多,自然而然会带来博物馆的客流。2023年,共有26座城市GDP过万亿,南方可谓遥遥领先,19个,北方只有7个。

  南方用发展的经济,弥补了历史文化的薄弱。

  十大古都里,有三座城市的博物馆没进入排名,分别是开封、安阳、大同,名气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客流,尤其是开封,开封旅游一直发展的不错,清明上河园、武侠城人气居高不下,但开封博物馆去的并不多,对于了解开封历史的人来说,是个遗憾事;安阳和大同,资源禀赋没有问题,但旅游产品的发展上,依然有很大的空间。

  排第一名的故宫博物院,虽然是为数不多收门票的博物馆,但人气旺,要提前很久才能预约到门票,门票收入约8亿元,同时故宫文创也是做的有声有色,2017年文创收入都达到了15亿元,没办法,故宫强大的核心IP太多了,又依托北京的旅游底蕴,几乎没有淡季,想不火都不可能。

  故宫文创不只卖产品,还有更大的野心

  四川省的三个上榜博物馆里,武侯祠人气全国第2,三星堆第6,都是收费的,文创产品几乎每年都有爆款,这两家算不上综合性博物馆,属于某个历史时期展示,但由于运营有方,免门票的成都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院都不如他们知名度高,成都又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城市文化休闲惬意,吸引着更多的人来。

  得益于河南历史就是半部中国史的地位,河南博物院的展品丰富度,在全国排前三没有问题,但人气却排在了25名,294万人次,平均每天还不到一万人,大概是跟郑州不是旅游城市有关,很少有人专门为了博物馆去一个城市旅游,虽然郑州这几年依托只有河南、银基国际度假区、海昌海洋世界、方特等文旅产品吸引游客,但这些项目离郑州市区较远,市区的休闲旅游的空间,依然任重道远。

  洛阳反而把博物馆做得风生水起,上榜3个,这几年无论是牡丹游,还是隋唐文化体验,或者夜游经济,洛阳的文旅产业可谓河南旅游的代表。

  长三角上榜7个,尤其是上海,虽然上海的历史不如长三角其他的几个城市,但后发优势大,一百多年的近现代发展历史,不但是城市GDP的龙头,还是文旅产业高度发达城市,历史厚度 不太够,就用现代文化去弥补,还有外来的文旅产品去吸引游客,一个迪士尼,人气就没差过,其他博物馆自然是相得益彰,上海博物馆排到第5,文旅与经济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网上经常流传一类图,叫环江西圈,很多经济文化指标,江西与周边的省市相比,一直处于垫底位置,博物馆人气排名也一样,一圈都有(除了福建),江西依然是默默无闻,想赶上来,需要加更多的劲。

  东北区域,虽然哈尔滨冰雪经济很火爆,但博物馆这块,除了沈阳比较给力,黑龙江和吉林无一上榜,除了冰雪旺季外,东北的夏季避暑旅游的空间也很大,均衡发展,淡季不淡,才能更持久。

  博物馆是文旅产业的折射,挖掘透彻了,能更好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也是城市符号的重要组成,值得深入研究。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标签:
首页banner图

随便看看

电话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免费试用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