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港“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医养兴镇 文化立镇 旅游强镇

  春到社港,处处明秀。

  难忘一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殷殷嘱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两道融合命题,为湖南文化强省建设注入了动力、指明了方向。

  省委把“两个融合”作为湖南必须答好的政治答卷,高度重视,系统谋划,省政协围绕文旅融合开展深度调研。2024年12月,省政协调研组深入浏阳市社港镇调研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等课题,要求加快建设社港正骨医药产业集聚区,持续擦亮文旅医养特色产业小镇名片。

  牢记嘱托,担当奋进。2024年,浏阳市社港镇经济社会发展气象万千:

  以“超级乡镇医院”串起全域旅游,每年100万人次来社港体验康养旅游;与非遗对话百年名医名院,全国知名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镇“呼之欲出”;创建浏阳第二家、乡镇第一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洛旅游度假区,“一路康养游社港”成为新风尚……

  医养兴镇,文化立镇,旅游强镇。社港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充分挖掘湖湘中医药深厚内蕴和本土特色,进一步发挥正骨医药“特而美”优势,锚定建设全国知名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镇发展目标,推动“中医药+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社港样本”。

QQ_1742197279901.png

  蓄力 从“一棵苗”实现“一条链”

  “江氏正骨术是经三代传承,在祖传治伤接骨秘方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医理论精华而形成的特色技艺……”今年72岁的江林,是第五届和第六届浏阳市政协委员,也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氏正骨术” 第三代传承人。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名誉院长江林介绍,近年来,社港镇以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为切入点,推动中医药传承保护与创新高质量发展。如今,江氏正骨术这一非遗项目在三湘大地声誉渐隆。

  “江氏正骨术”始于清代末期,为江氏先祖江丕佑所独创,具有愈合速度快、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特点。经过不断发展,江林将祖传治伤接骨秘诀和中医理论精华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2016年,“江氏正骨术”入列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直以来,浏阳市骨伤科医院(下称骨伤科医院)以“超级乡镇医院”著称。这家湖南唯一的乡镇二甲专科医院,凭借传承百年的“江氏正骨术”,享誉全省、闻名全国,成为社港镇的一张“超级流量王牌”,慕名到社港看骨科的病人络绎不绝。

  “2024年,骨伤科医院和江氏康复医院的年门诊量超过48万人次,年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带动周边就业1000余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江林介绍,医院人山人海是常态,常有江西、湖北、贵州等外省患者不远千里来求医。

  享受到骨伤科医院“红利”的,不只有集镇,还有附近的乡村。

  离社港集镇不过两公里的浏北村,种植着一片200多亩的艾草基地。“依托镇上的中医药特色,村里发展了艾草种植产业。”浏北村艾草种植基地负责人寻湖平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艾草特色产业链,已研发出艾条、艾柱等多种产品,主要销往长株潭的家庭、艾灸馆、医疗机构。

  作为正骨医药特色小镇,社港镇着重延伸医养产业链,抓住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悠久的种植历史等优势,打造艾草、黄精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龙头舞,龙身跃。近年来,社港镇持续以构建骨伤科医院龙头引领、规模企业支撑、“小微”企业成群的产业布局为蓝图,加速中医药产业集聚区落地落实,因地制宜深化产链融合,持续擦亮文旅医养特色产业小镇名片。

  聚力 从“一域兴”跃升“全域兴”

  “白天泛舟情人湖,看周洛瀑布群;傍晚漫步玻璃栈道,看落日余晖洒向山林;晚上小溪边烧烤,来一场小众的音乐会,真的太好玩了。”在长沙上大学的小周与其他6名同学相邀,春节前自驾到社港镇,体验周洛之旅带来别样的假期。

  光阴流转,风景正好。2024年,社港镇推动景区提质改造,整合生态、红色文化和文物等景区资源,以周洛大峡谷为核心,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成为游客追捧的“网红”。飞流瀑布、户外骑行、民宿体验……一幅幅“富春山居图”令人沉醉。

  “2024年,以周洛大峡谷、石牛寨景区为主体的各大旅游景点游客量超4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2500万元。”周洛旅游度假区主要负责人李志坚如是说。

  从“生态美”跃升到“生态富”,从“绿色颜值”叠加到“金色价值”。社港镇瞄准文旅产业的带“富”效应,积极引导景区周边村民发挥各自优势创业就业,发展景区适配产业,搭上“旅游车”、吃上“文旅饭”。截至目前,周洛旅游度假区有100多家民宿、酒店、餐饮及特产店,带动就业超500人,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

  同时,得益于景区火爆的人气、高涨的流量,今年上半年周洛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超过150万元。周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沈中日说:“不少年轻人看到家乡发展好,选择回来就业和创业。”

  在周洛,“吸睛”的不止是人,还有引来了高端文旅的“金凤凰”。

  眼下,天气晴好,周洛芸溪康养谷项目建设热气腾腾。走进项目现场,只见大型挖掘机正挥舞“巨臂”作业,数十名工人加足马力施工,一片热火朝天。

  顺景区提质之势,周洛芸溪康养谷项目以中高端康养民宿聚集区为定位,融合了周洛山水特色,打造周洛民宿聚集区,引导推动农房变民宿、农民变老板、村庄变农庄,推动当地“文旅+中医药”产业延链强链。

  凤凰山康养民宿文旅综合体开发项目也是其中之一。该项目预计引资1亿元打造中高端民宿集群,补齐社港乃至浏阳北区中高端民宿的供应短板。社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钦伟表示,近年来,社港镇以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为重要抓手,推动文旅产业适配景区发展,2024年在建项目有10余个,新引进的5个项目即将落地。

  “一域兴”带动“全域兴”。各方游客纷至沓来,也为社港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我们还整合了捞河源茶叶、江公伸筋通腰贴等特色产品,集中展示推介,更好地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社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推出接驳车、观光车,推动开发多样化景区体验项目,打造更多受游客欢迎的网红项目。

QQ_1742197357711.png

  续力 从 “大流量”变为 “大增量”

  这组数据惊人: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每年带来的流动人口近100万人次,约为社港镇全镇户籍人口的20倍。

  如何服务好这100万人,让“流量”变“留量”,进而成为带动镇域发展的最大 “增量”。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断加深,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民众对健康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中医药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备受关注。社港镇充分释放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的效能,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养旅游、医疗旅游、观光旅游、创意产品、文化体验旅游、精品路线等相继推出,“中医药+文旅”成为新的流量密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回望2024年,社港用实干实绩拨动高质量发展的齿轮——

  借“中医药+文旅”深入融合的东风,狠抓招商引资,仅湘商回归资金完成8300万元,吸引上百家客商和企业来镇投资,为镇域发展汇聚了强劲动能。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区域合作,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相继落地,为社港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中心一平台”、江氏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等项目的建成,让该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奔赴2025,社港凝心聚力再出发——

  社港镇将继续做大做强正骨医药特色,夯实产业发展根基,重点推动创建“三甲”医院,打造湘赣边正骨医疗中心;加强“江氏正骨术”非遗传承保护,助力“江氏正骨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围绕正骨医药产业“引上游、接下游”,规划指导村集体打造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吸引一批中医药材研发、加工、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进驻,形成涵盖药材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药品销售、康养结合等于一体的医养全产业链条,推动特色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让产镇融合活力更强劲、动能更充沛。

  社港镇党委书记曾义表示,下一步,将统筹围绕生态康养和红色教育,接续发力“康养旅游”;紧抓周洛芸溪康养谷项目建设,推进凤凰山康养民宿文旅综合体开发项目落地;依托寻淮洲故居、社港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结合丹霞大洛研学基地,开发“研学+避暑+康养”等旅游产品,形成特色品牌,构建“红色教育+生态康养”双驱动的全域旅游格局,将流量变“留量”、人气变财气。

  脚步越来越坚实,方向越来越清晰。在浏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社港镇将锚定建设“全国知名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镇”发展目标,推动“中医药+文旅”深度融合,做强大IP、牵引大流量,走深走实“医养兴镇、文化立镇、旅游强镇”的特色小镇发展之路,促推全域乡村振兴,奋力谱写社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标签: 中医药文旅
首页banner图

随便看看

电话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免费试用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