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打通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渠道
5年前,随着“阿者科计划”的实施,高公后辞去了工作回到家乡。而在此之前,为了增加收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阿者科成了典型的“空心村”,传统文化保护一度面临困境。
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是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五个申遗重点村落之一,也是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2018年1月,元阳县邀请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为阿者科村因地制宜编制了“阿者科计划”。以发展“内源式村集体主导”旅游产业为重点,组织村民成立旅游公司,同步推进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发展以及农耕技艺传承,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村民受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当下,“阿者科计划”结出的果实为村民坚定发展信心、遗产资源保护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实施“阿者科计划”,截至今年8月,阿者科村接待国内外游客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97万元,累计举行6次分红大会,村民直接分红78.51万元,户均达1.2万元。
每到收获季节,梯田捉鱼、稻麦收割、野菜采摘成为阿者科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农耕文化的项目,游客还能根据需求“点单”。随着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村民的日子有了新盼头。50余栋“蘑菇房”已全部挂牌保护,错落分布在青石板路两侧。哈尼族以木刻分水为代表的传统生产制度,以摩批和咪咕为代表的活态文化传承,以乡土建筑工艺、服饰制作和刺绣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都通过游客体验和经营传播得以保护和传承下来。
“除了春耕秋播的农耕生活,慕名而来阿者科的游客越来越多,有工作的地方也有家,好日子就在身边。”高公后说,如今妻子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传统的哈尼风味得到了游客们的肯定。
美丽的村庄可向往、可驻留,无论村民或是游客,驻足阿者科的山水梯田,处处都是“诗和远方”。
当萦绕山梁的薄雾慢慢散去,哈尼梯田呈现出优美的曲线,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的模样也渐渐显露。像往常一样,哈尼汉子高公后推开“云梯小卖铺”木门,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扫过四方街东侧的魁星阁戏台,寺登街结束了一天的繁忙,进入静谧时光。寺登街是白族语言,意为“寺庙那里的集市”,也是当地人对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的昵称。
紧紧依托石宝山·沙溪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田园风光等旅游文化资源,寺登村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开发,体现特色、示范推进”为原则,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做足乡愁文化,挖掘乡土味道,将寺登村打造成展示原生态民俗文化、白族歌舞文化、生态饮食文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模式,支持群众对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和旅游发展经营利用,加强对新建建筑的规范引导,使其与传统村落风貌相协调。建设了集茶马古道博物馆展示、茶马古道线路体验和茶马古道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茶马古道文化展示中心,并结合沙溪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在核心区实施古建筑修复及活化利用、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建设项目。
寺登村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由村党总支部组织有一技之长、想自主创业的党员与农户结成对子,统一参加白族传统刺绣、布扎、木雕等工艺技能和民族特色食品加工技能培训,鼓励并支持有经济实力的党员群众开店创业。通过致富能人的带动,寺登街景区内先后涌现出28家白族刺绣、布扎、木雕工艺品经营户,全村一半以上农户从事沙溪粉皮、麦芽糖等白族特色食品加工零售。
截至目前,村内共有93家餐饮经营户,122家特色民宿客栈,39家木雕、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商店,旅游从业人员达669人。引进68家外商入驻寺登街,带动全镇发展旅游客栈达260多家。
随便看看
- 2022-02-18万灵古镇景区积极推进景区智慧旅游建设
- 2022-02-09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关于吊销、注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资质的公告
- 2021-11-15景区智能广播系统建设 景区语音播报
- 2021-11-17互联网+旅游新模式
- 2022-01-07森林康养产业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