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必去十大景点

  说到武汉,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是“九省通衢”,是国际性大都市,还是中国中南的经济中心?其实,无论作为怎样的城市,武汉都是是国人一生之中至少要走一趟的城市。

  一、黄鹤楼

  武汉市黄鹤楼公园管理处是黄鹤楼景区管理主体。历代黄鹤楼屡毁屡建,目前的黄鹤楼重建于1985年。

  在秀山起伏、湖波荡漾的美丽江城有一座如诗如画的千年古楼,她就是高居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千百年来,白云环绕其上,滚滚长江从她的脚下东流而去。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映和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景区售票系统

  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这就是最早的武昌与黄鹤楼。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

  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登楼远眺,武汉三镇尽收眼底,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浪淘尽英雄;还有电视塔、高楼大厦,以及穿梭不息的轮船。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历史上多少文人雅士慕名而来,或得意、或失意、或惆怅、或激情,与滚滚长江对话,和苍天大地交流,在黄鹤楼留下了多少诗词、文赋、楹联和传奇故事,抚平了多少无处安放的情怀。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山坡特1号

  二、东湖

  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沿湖大道16号3,因处武昌东部而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0′-114°28′,北纬30°30′-30°37′4,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总面积8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2,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东湖,是长江岸边的一汪湖泊,因位于武昌东部而得名,由郭郑湖、水果湖、汤菱湖、小汤菱湖、小潭湖、团窝、喻家湖、雁窝等湖组成,烟波浩渺,是武汉人心中的海。

  东湖风景区是中国水域面积广阔的城中湖之一,有山、林、泽、园、岛、堤、田、湾八种自然风貌,拥有碧潭观鱼、泽畔行吟等二十四景、建有各式各样的景观桥、烈士陵园及名人墓葬等,由东湖绿道串联起磨山景区、听涛景区、落雁景区、吹笛景区等景区,有朱碑亭、屈原纪念馆、九女墩、楚文化游览区、东湖梅园、东湖樱园等特色景点。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历史上屈原、李白等不少文人雅士曾经来到这里,留下了多少千古佳句。东湖是楚文化的中心,楚韵精彩、楚风浓郁,行吟阁声名远播,离骚碑闻名遐迩,共同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东湖风景区依托山、林、泽、园、岛、堤、田、湾八种自然风貌,拥有泽畔行吟、水天一色、楚天极目、枫都秋叶、芦洲落雁、珞珈书香、碧潭观鱼等二十四景,建有石板桥、吊索桥、拱桥、短桥等各式各样的景观桥,建有多处烈士陵园及名人墓葬等,现在规划有听涛、磨山、落雁、吹笛四个直属景区,由东湖绿道串联起磨山景区、听涛景区、落雁景区、吹笛景区及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欢乐谷、东湖海洋世界等景区景点。

  行吟阁,建于1955年,位于东湖西北岸听涛轩东侧小岛上。这里四面环水,由新筑长堤上之荷风、落羽两桥通达。

  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修建于1955年,四面环水,通过荷风、落羽两桥连通,是一座三层绿瓦的方形阁式建筑,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阁前建有屈原全身塑像,塑像高3.6米,郭沫若手书了“行吟阁”的匾额。

  寓信园,坐落于东湖听涛区的南侧,是我国第一座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的雕塑园,面积不大,但非常有特色。湖光阁,本名"中实亭”,是为了为纪念蒋经国五寿诞而建,后改叫“湖光阁”。

  朱碑亭位于东湖南岸磨山西峰顶上,为纪念朱德委员长1954年视察东湖而建,朱碑亭于1981年3月建 成开放。

  登上朱碑亭,湖上风光尽收眼底,亭内有朱德同志的题词、著名学者陈望衡题写的《朱碑亭记》,亭外建有朱德全身铜像(始建于1986年45),高3米。在朱碑亭旁,建有兰草室,展示了朱德同志生前最爱的各种兰花。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沿湖大道

  三、木兰景区

  木兰山风景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黄陂城区、武汉城区分别为35公里和60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其主峰祈嗣顶高度为海拔582.1米,是大别山南麓高峰之一。林地面积373公顷,林区面积达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整个风景区分为古寨区、石景区、花苑区、山庄区四区。

  木兰山景区是千年香火圣地,其宗教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佛道两教共处一山,每年海内外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已被列为国家重要景点之一,进入全国假日旅游信息预报系统。自前向后有南天门、二天门、回光殿、木兰将军坟、木兰殿、斗姥宫、朝天门、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阁、金顶等景点。木兰山作为国家地质公园,广泛分布着有7亿5千万年历史的蓝片岩。景区常年举办国际A级赛事全国山地户外挑战赛和木兰庙会、木兰山登山节。

  常说的主要是木兰八景,即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古门、清凉寨、木兰草原、农耕年华和云雾山这八大景点,因“代父从军”花木兰的故事而得名。

  木兰山北枕大别山,南瞰江汉平原,似啸天雄狮伏卧在滠水河畔。古有“南瞻鄂渚通王气、北顾中原锁帝乡”之誉,明代诗人屠达称其为“西陵最盛,盖三楚之极观”。清代所修《黄鹄山志》及《西湖志》,均负盛名。她奇峰突兀,山径崎岖,既有亿万年前地质奇观,又有佛道诸教的灵光四溢,更有汉代木兰将军的史记与传说,无愧为西陵胜景,江汉灵山。

  木兰山,作为黄陂历史文化和对外形象的重要标识,不仅承载着黄陂千百年来厚重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承担着发展旅游产业、拉动黄陂经济的历史任务,经过近30年的开发建设,木兰山风景区已成为景点分布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的集宗教、生态、红色、科普、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

  木兰山,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川、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海拔582.1米,是黄陂历史文化和对外形象的重要标识。木兰山因木兰将军得名!家住青狮岭(今木兰山)的少女木兰18岁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载,屡建奇功,被封孝烈将军。后人感其忠烈,为其建祠、立庙、树坊,先后启建了木兰殿、将军祠、木兰将军坊。

  木兰湖,是荆楚大地上的一颗明珠,传说花木兰年幼时在此饮马而得名。湖面宽广,湖岸蜿蜒,湖中有二十几个岛屿,水质清澈,风景秀美。尤其是春秋两季,各种鸟类在此云集,翩翩起舞,这里成为鸟儿的栖息地。

  清凉寨是一处群山竞秀之地,这里有武汉最高的山村——刘家山,海拔最高的湖泊——通天湖和酒醉湖,在夏季是最好的避暑纳凉之地。

  景区分为峡谷风情、民俗风情和古寨游览区三个区域,有通天湖、酒醉湖、牛郎谷、飞流谷和清香谷等峡谷美景,刘炳士故居、铁衣古松、古银杏群、观音台画廊等古迹,以及寨墙、寨井、古寨人家和古寨暗道等景观,一年四季均颇具魅力。

  木兰天池风景区位于黄陂区北部长轩岭街道,距武汉天河机场45公里。整个景区占地面积9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8%。木兰天池是木兰的外婆家、木兰成长地,再现了木兰童年生活的快乐时光。

  木兰天池是AAAAA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峡人家”和“森林公园”三大主题景园链接成一个南北走向,长达十余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峡谷,是国家森林公园。十里野杏花、野菊花、油茶花,分布在峡谷、大小天池的两岸。其主峰海拔520.6米,属大别山南麓。景区年平均气温介于15-22℃之间,七月份平均气温25.8℃。

  游山玩水,并不一定非要到很远的地方,有山有水的地方,中国的江南比比皆是,要在众多的山峰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心中念念不忘的去处,肯定还需要其他的东西来支撑,譬如悠久的文化、便利的交通,以及细致贴心的游乐设施。

  木兰天池面积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峡人家”和“森林公园”三大主题景园连接成一个南北走向、长达10余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峡谷。特别是高山环抱的木兰天池,水如明镜,清澈见底。这里也是三峡濒危植物保护培育基地,有1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在此落户。

  地址: 武汉市黄陂区

  四、江汉路步行街

  江汉路步行街,全长1600米,是中国最长的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这里是武汉的商业中心,也是武汉的一张名片。

  江汉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楼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在近代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于1890年绘制的《武汉城镇合图》上,此段以东为广利巷。清末,随着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此段兴建了不少银行大楼,街道也拓宽至12米,主权为英租界侵占并改名为太平街。

  1906年起,“地皮大王”刘歆生首先从江汉路一带湖塘填起,逐渐填成江汉路后花 楼至铁路外土路基,形成歆生路。辛亥革命后,华人资本家迅速兴起,不到10年时间,江汉路一带变为汉口繁华的商业街。

  民国初年的《汉口竹枝词·歆生路》中描绘当年江汉路的繁华景象:“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历史上,江汉路实际上是华人与洋人的分界线。江汉路西面的花楼街、黄陂街以及毗邻的大兴路一带是民族工商业者开设的店铺、作坊、前店后厂型的食品店。

  而其临街基本上是帝国主义国家和官僚、民族资本家开设的银行、公司和商店。加上江汉关轮渡码头迎送客源,营造了江汉路的商业氛围。1927年,我国收回汉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为江汉路。现今在江汉路遗留下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就是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繁华的江汉街景(1931年江汉路上的亨达利)

  在这条步行街上,可以用一楼一景,楼移景异来形容,这里的每栋建筑都可以让你停下脚步,慢慢欣赏它的魅力。江汉路山的历史建筑很多,有文艺复兴式的江汉关大楼,有古罗马风格的日清银行,有古典主义风格的台湾银行,还有现代主义的永利银行,这些建筑风格各具特色,装饰经典,堪称奇妙绝伦。

  在步行街上,还有一些当代的雕像,与新老老建筑相互掩映,也为步行街上的艺术氛围增色不少。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

  五、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立的自强学堂,环绕东湖,背依珞珈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还有许多百年建筑,被誉为中国最美校园之一。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英文缩写“WHU”)。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高等院校,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占地面积为5195亩,建筑面积为280万平方米。12020年新建网络安全学院新校区。

  1893年,自强学堂在武汉成立,为武汉大学前身。后经多次改组更名,于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抗日战争时期曾西迁四川乐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武汉大学,1960年武汉大学被确定为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0年,武汉大学与三所高校合并,组建成现今的武汉大学。2001年,武汉大学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第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并被确定为A类。

  近些年来,武大的樱花声名鹊起,来赏樱的游人络绎不绝,主要在樱花园、樱花大道、樱顶、珞珈广场等地,以及行政大楼、人文科学馆及医学部皆有樱可赏。樱花大道就在樱园旁边,即老斋舍和老图书馆的下方,这里种植有早樱、晚樱、红垂樱等多个品种。

  除了樱花,武大更值得一看是这里的老建筑,宋卿体育馆、老图书馆、老文学院、老法学院、大学生俱乐部,还有被学生戏称为“樱花城堡”的老宿舍。而地处珞珈山腰东南的教工住宅群,更是采用英伦乡村风格,每一栋都其独特的意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八一路299号

  六、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

  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湖北省武汉市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打造的经典文化旅游项目,也是武汉设施最为完备的免费景区之一。

  景区包括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首义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紫阳湖公园、起义门、首义碑林等景点,是集教育、观赏、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文化旅游区。

  首义广场,是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的一个广场,它以孙中山像至黄兴拜将台为广场的中轴线,是一个以十八星旗为图案的大型喷泉花坛,凸显出此处的辛亥革命首义历史。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自2005年开始,省、市、区政府共同实施了包括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在内的以首义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新建辛亥革命纪念武昌起义纪念馆前的首义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修建首义碑林—楚望台遗址公园;修复起义门旁的古城墙等。在整合了周边相关旅游资源,挖掘了首义文化内涵的同时,完善了旅游景区的服务功能,从而打造了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新开启了中国新纪元,这一事件令武昌名誉全球,同时也为武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及丰富的遗址、遗迹。

  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内的各景点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达400万人次。武昌区在打造旅游景区的同时,在武昌首义文化区范围内开发了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商业建筑,引进餐饮、购物、住宿、娱乐、休闲等业态,为游客提供服务,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阅马场广场北端,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在大楼前,矗立着一尊身穿长袍的孙中山铜像,左手手持礼帽,右手手握拐杖,目光炯炯,庄严肃穆,与黄兴拜将台双星拱月。

  起义门,原来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据记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迅速占领中和门,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总督府,整个武昌被起义军掌控,由此为中国近代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华民国成立后,为纪念武昌起义的胜利,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2011年,依据古城墙的图纸,重修了333米老城墙,同时新增了辛亥革命碑林、风雨长廊、楚望亭、首义烽火石刻等,成为到武汉的必游之地。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

  七、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1957年建成,是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也成了武汉的地标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WuhanYangtzeRiverBridge)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

  武汉长江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头。由于龟蛇锁江,江面狭窄,缩短大桥的长度。江底为两山余脉,除7号墩地质条件较差外,正桥的7个桥墩都立在坚固岩石上。利用两岸山势,桥下净空高,可满足通航需要。

  大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两边有人行道;下层是铁路双线轨道;两边还建有独立的桥头堡。因为当时的建设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帮助,所以整座大桥带有浓郁的俄式风格。

  与现在很多高架桥不同,武汉长江大桥是可以步行上桥,并走过长江的,在桥上远眺武汉三镇的壮丽风光。一般情形可以从黄鹤楼附近或龟山公园南门附近,通过引桥走上桥面过江;或者从大桥南、北两个桥头堡,乘坐电梯直达桥面后,然后再步行过江。

  龟山电视台位于大桥的一头,是一座直冲云霄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有“亚洲桅杆”之说。龟山电视台与黄鹤楼遥相呼应,一座长江大桥串起了两处城市地标,形成了独特的“一桥连二山”的胜景,成为许多游客的打卡地。到了夜晚,灯光璀璨,桥上车来人往,一幅满是生机与、活力的城市风情令人陶醉。

  大桥的南、北两座桥头堡下面分别是武昌江滩和汉阳江滩,武昌江滩附近有黄鹤楼、辛亥革命博物馆等景点;汉阳江滩附近则有龟山公园和晴川阁等景点。游览大桥的同时,还可以游玩桥头堡附近的景点。

  地址: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

  八、大余湾

  大余湾属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依山傍水,宁静如画。

  该村先祖曾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辉煌历史,历史辉煌。当地民间雕匠、画匠、石匠、木匠远近闻名,尤以窑匠居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

  据史料记载,该村最早是从江西婺源移民而来,保留了大量的徽派建筑,大部分都是采用石头堆砌,柱子和房梁上都有很多雕花,看起来非常和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大余湾得木兰之灵气,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据村谱记载,曾有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出自该村。这里村民聪慧勤劳,雕匠、画匠、石匠、木匠远近闻名,特别是制陶窑匠较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如今,这里制陶业仍十分发达,远近百余里还有很多人家保持着用木兰“川里货”的习惯。

  大余湾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的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细看族谱,定居者果真和江西婺源有血缘呢。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大户从江西北部婺源、德兴迁居今天的木兰山附近。川北的德兴村之名正是源于江西德兴。而川南的大余湾则至今保留明清时代(主要是清嘉庆年间)石砌宅子数十幢,建筑风格是鄂民居中的精品,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和考古价值。

  走进大余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池塘和旁边的广场,村子的是从这里向四周延伸,大街小巷四通八达,水道交错纵横,各院落布局工整,错落有致。有的大院套小院,小院含有房间,这是典型的宗族院落。

  虽然这些老建筑陈旧不堪,但是一排排大石条砌成的房屋气势依旧,马头墙、飞檐翘角、滴水线、吉祥的门楣画,无不显示这是传统的徽派建筑,室内的天井、彩绘的檐楣、隔屏的雕栏、中式的家具无不古香古色,令人惊奇。

  走在大余湾古建筑群中,看着斑驳的墙壁,古老的石桥,参天的大树,一砖一瓦都是历史,一草一木皆是回忆。

  地址: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

  九、归元寺

  归元寺,又称归元禅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这里草木茂盛、古树参天,池清水碧,曲径通幽,被称为“汉西一境”,与宝通禅寺、溪莲寺、正觉寺并称为武汉佛教的四大禅寺。

  归元禅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路,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兴建。占地153亩,有殿舍200余间,各类佛教经典7000余卷。

  归元禅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归元禅寺又被称为“汉西一境”,是因其古树参天,花木繁茂的人文境致而得。同时还是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它与宝通寺、莲溪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据记载,清顺治十五年(1658),白光、主峰两位法师弘法行善,感动了当地信徒,集资买下了汉阳王氏葵园建造寺庙,命名为归元禅寺,源自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偈语。

  归元寺坐西朝东,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庭院组成,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罗汉堂等主要殿宇。北院中主要是藏经楼,一座两侧五开间的楼阁式建筑,雕梁画栋、斗拱飞檐。这里藏有许多佛教圣物,有佛经、佛像、法物,还有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禅寺。

  南院中主要是罗汉堂,五百罗汉有的盘腿而坐,有的卧石望天,有的研习佛法,有的驱魔惩奸,有的勇武,有的慈祥,有的纯良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罗汉堂是地藏殿,供里面奉着地藏菩萨,殿内的各种造型设计精美,制作工艺精良,为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

  中院内则主要是大雄宝殿,中央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像。殿前的韦驮殿内,供奉着一尊木质韦驮雕像,身批铠甲,手持宝杵,威武伫立,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路20号

  十、锦里沟

  锦里沟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蔡店街道境内,是一处旅游度假风景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为国家AAAA级景区。

  锦里沟由环湖风情体验区、峡谷游览区和寨王文化展示区三个部分组成。游线全长12公里,是武汉市唯一的土苗文化风情旅游区,也是最大的自然山水度假区。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主要景点有青龙嘴、赏月湖、月光桥、月湖岛、星光桥、樱雪长堤、兰浦花溪、桃源仙境、四季火棘等,是到武汉必游的景点。

  青龙嘴,是锦里沟的一座小山。传说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大神兽,故而人们将左山脉称青龙,右山脉称为白虎。

  赏月湖,因赏月庙而得名。据说在清代雍正年间,这里有一条河,忠孝王田璋筹款在河边修建了一座赏月庙,至今已有300余年。后来此庙香火鼎盛,当地人便将此湖称之为赏月湖。此后,忠孝王田璋又出资修建了一座风雨廊桥,取名月光桥。

  每年春季,锦里沟的桃花、樱桃花、杜鹃花、兰花、海棠等竞相开放,因而当地人称此地为“井里沟”和“桃李沟”,其中大片的樱桃花尤为鲜艳,是春游踏青的好去处。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标签: 武汉景点
首页banner图

随便看看

电话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免费试用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