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景通景区票务系统联系方式

扫一扫添加微信

十年景区行业实战经验  易景通,更懂景区的服务商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景区干货

以目的地为中心的景区转型

  经过40年的发展,全国的景区总量大约在3万家上下。其中纳入A级景区序列的,总数达12402家,从业人员162万人,固定从业人员96万人,A级景区接待人次647499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5066亿元,门票收人945亿元 。平均下来,一家接待超过50万人,收入超过4000万。其中5A280家,4A3720家,3A6198家,2A2101家,A103家,基本上形成橄榄型结构,与星级饭店的结构大体相同。5A级景区收入1232亿元,平均收入4.4亿元,门票收入370亿元,平均1.3亿元。2019年,旅行社行业营业收入760亿元,星级酒店收入1900亿元,加在一起,相当于A级景区的一半,景区是旅游行业的主体,既是吸引力的主体,也是规模的主体。

image.png

  一、总体认识

  这些年有一个说法“中国从观光旅游时代向休闲度假时代转变”。这个说法我不太赞成。还是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实际上下一步真正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是复合型的发展方向,就是说产品是复合型的,发展是多元化的,所以没有从哪儿到哪儿的转变,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景区是观光旅游者的主要诉求。所以如果做景区的结构分析,涉及到种类、区域、从属、等级等等。如果做趋势分析,涉及到现状、发展、变化等等。但是不管你怎么分析,根本在于需求。

  第一,景区永恒。因为第一代的旅游者都在追求景区。第一次的目的地一定是探索景区。所谓从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这是一个伪命题。我始终不赞成这句话。永远有 第一代,永远有第一次,也就永远有景区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景区永变。虽然是永恒,但是永远在变化,市场竞争激烈,景区需要变化。原来很多景区是靠资源的垄断性,现在是靠运营的变化性。

  第三,景区的未来。一是发展区域化。指着一个景区打天下,这个时代好象过去了。中国一流的观光资源80年代就进入市场,比如说故宫、兵马俑,这是两个文化性的景观。黄山、九寨沟这是两个自然性的景观,一直到今天,这四个地方仍然是中国旅游的代表,在世界上的典型。二流的观光资源大体上90年代进入市场。现在进入市场的是三流资源。三流资源还想做到全国?可能性没有。所以很自然,发展区域化。二是体验沉浸化。这是新的市场需求,要求越来越高。三是模式多元化。四是消费生活化。这就是景区的未来。

  反过来说,淡化景区、淡化开发,是新要求。强化景区自然强化景观。问题是一流的景观几乎开发殆尽,还有,但是都非常偏远。因为景观是把视觉作为第一要求,甚至是唯一要求。我们到一个景区第一句话就问好看不好看?不好看我不看。可是在新的市场需求之下,要求是全方位的,是综合感受,是眼、耳、鼻、舌、身、心、神的全面体验。另一方面,一流的观光资源已经全面开发。所以现在再强调景区会不断地加大开发力度,多花钱、办不好事。因此应该转化为历史文化体验区、休闲游憩区、生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专项旅游区、特色娱乐区这样的定位。也就是说可以形成一个泛景区的概念。这样的产品也自然是泛旅游产品。

image.png

  二、基本判断

  第一个判断,景区依然是中国旅游者消费的主体,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不太认同景区没得搞了的观点,问题在于怎么搞?

  第二,景区的种类结构现在已经多样化了,这反映了需求的多元化。自然观光类的,历史文化类的占了57.3%,接待量占了88.4%,收入占了90%,说明观光旅游仍然是主体。

  第三,总量的扩张与单位收入量和单位投资量不匹配。什么意思?有的项目投资量很大,但是绝没有达到同比例的扩张,意味着什么?很多投资沉淀了,甚至是很多投资浪费了。另外一方面,单位规模下降,也说明单位效益下降了,所以也不要认为景区就是聚宝盆,投资景区就一定挣钱。有的5A景区也亏损,有的甚至破产重组。

  第四,总体来说,景区门票价格正常,甚至可以说不高,但是为什么舆论汹汹?一是以偏概全。以少数头部的5A价格代表全部。二是以点带面。尤其是这两年。我担心的事是什么?就是疫情初步过来以后,恶性削价竞争,本来大家日子就不好过,再恶性削价竞争,就是有客人,旺丁不旺财。但是现在超出了预想,有的省提出来景区完全免票。那我就问一句,还想干不想干了?旅游是产业,景区又是重头,完全免票,那确实要问想干不想干了?为了招徕客人就急到这个程度吗?反过来说,真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还有一个数据,中国景区3万家。如果这个数据成立,A级景区只占三分之一,其他的情况如何?为什么没有进入序列?多数是小景区,不甘心是低A级,高不成,低不就。但是只要能够满足需求不亏损就好了。所以不必贬低,认为小景区没有做头,就像摆地摊一样,你在地摊上卖东西,只要能够卖得出去就是好东西。这个景区没有A级,但是有市场。另外一方面是高端项目和大项目,不屑于或者来不及进入序列。比如说上海迪斯尼,北京的环球影城,是世界的头部企业,是绝对的IP,这个5A对它重要吗?

  第五,景区投资。投资总量4000多亿,但是当年全部旅游投资2万亿,这就意味着景区已经不是投资重点了,逐步边缘化。另外一方面是景区总收入和旅游总收入不匹配,接待人数占了大头,但是收入比重还是低。

  第六,与景区占有的资源和形成的资产量相比,就业人数严重不足。实际上动摇了劳动密集型的说法。酒店也是,投资量很大,真正用工有多少?如果这样一个投资量在其他的行业能够用工多少?所以,旅游产业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同时存在,符合综合性强的根本特点。但是上来就说我们是劳动密集型,这个话不对,要看不同的行业。

  在发展中,景区也产生了一系列误区。

  第一,供求误区。很多投资商认为景区还是供不应求,仍然可以大发展,这个判断从根本上是错误的。这些年看了很多死了的景区,有的景区正在大投资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我去了一看,我说这个项目死了,果然死了。但是投资商就有这个误区,实际上对我们的市场缺乏真正的判断。

  第二,投资误区。认为中国资源无限,抓住了就是好项目。一流的观光旅游资源基本上没有了,二流的也都进入市场了,怎么会资源无限呢?但是有些休闲度假资源是一流的,这还可以。

  第三,运营误区。感觉生意好做,开门就有客人来,可能吗?现在大家都体会到了,就是门再开,客人不来还是不来。

  第四,结构误区。新的消费兴起了,新型产品不足。现在仍然影响景区,包括消费也有一种替代。比如说中国的休闲度假产品不足,所以市场需求起来之后,大家还是往景区跑,实际上是用景区产品替代了休闲度假产品,替代了商务旅游产品。

  第五,层次误区,就是用5A景区笼罩全面,以偏概全。

  第六,消费误区,单一门票、单一消费、二次消费不足是普遍的,大家都说我们要做二次消费,但是二次消费根本的问题在哪儿?我们说是文创产品不足,要学习故宫,故宫没得学,故宫的文化资源哪个地方有?现在就是把它活化了,所以就觉得很棒。实际上说到根本,二次消费不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消费时间不足。因为景区往往就是一日游,急匆匆来,急匆匆走,如果能够住一晚,就从容了,二次消费也就起来了。可以吃了,可以住了,可以买东西了。

  第七,建设误区,只强调资源,不注重产品,建设粗放,精致化不足,尤其是西部地区精致化严重不足。全国我评价下来,江南精致化程度最高,江苏、浙江、上海,延伸到长三角地区,精致化程度基本上和世界一流水平可以比,其次是广东,剩下的精致化程度都不高。

  第八,文化误区。资源导向,创造不足;观光导向,活动不足。有什么资源我做点什么东西,创造性严重不足。

  第九,全域旅游的误区。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景区可以不做,有些地方甚至打出了无景点旅游。我不相信这个话,因为这个事违背规律,无景点去哪儿啊?总得有一个目的地吧,那个目的地的第一个功能一定是观光功能。所以无景点旅游也是一个伪命题。

  还有门票的误区,现在就是政府误导。前两年就有政策要景区门票下降30%,国有企业不得不执行,今年又在继续往下降。我就问,没有成本吗?如果说景区挣的这点钱连成本都够不上,还干什么?把这个景区开了就是一个坑,每天都往里填,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违背经济规律的东西我们还堂而皇之的唱,实在是唱高调。

  问题一系列,第一,需求膨胀,全面渗透,迭代不断。景区产品也在不断迭代,但是多数景区跟不上来。第二,要求细化,难以适应。第三,相互替代,各类产品难以定型。比如说到旅游发达国家去,一个产品50年以上,迪斯尼70年了。当然在过程中也在变化也在微调,但是总体格局没有变化,这个产品是定型的。

  工业产品就讲究研发、中试、定型、量产,这是工业产品讲究的。我们呢?很多产品没有定型。到今天为止,这个产品到底是个什么产品?也说不清楚。这是我们市场不成熟的一种表现。而且高端消费产生,但是转变成一种炫耀性消费,对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比如说一个亿万富翁上黄山也是这些钱,老百姓上黄山也是这些钱,那亿万富翁和老百姓就黄山的消费来说有区别吗?没有区别。所以总体来说,我们是成长中但是不成熟的消费,缺乏时间的积累,缺乏时代的积淀,缺乏休闲的技能,缺乏休闲的文化。西方一句话,“三代之后出贵族”。我们有一句相同的话,“三辈子做官学会吃和穿”。所以这需要积累,现在都不行。

  三、景区转型

  第一是模式,从单一到综合。

  景区的转型怎么做?这是核心。复合型产品,多元化发展。这些年的发展趋势就是酒店景区化,景区度假化,度假生活化,这是这几年的趋势。尤其是一些大景区。大景区原来就管山上,核心资源。

  现在不同了,得研究山半腰怎么做,山脚怎么做,山下怎么做,山下做就是乡村旅游。黄山是最典型的,上面是核心景观,顶级产品,下面就是徽州文化。所以很自然,从单一观光到复合型,观光旅游出人气,休闲度假出财气,文化旅游出名气,乡村旅游基础,商务旅游主导,特种旅游补充。但是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主导诉求,观光就是景区为王,度假是酒店为王,休闲是娱乐为王,商务是链条为王,特种是差异为王,复合型的产品是元素为王,元素越多,你的内容越丰富。

  第二是扩展,从景区到目的地。

  第一种是一部分景区本身已经形成目的地模式了,更多的景区需要向目的地模式转换,这些基本上是大型景区。所谓目的地的模式,就是在综合体模式基础上的扩大和升级。理想状态是终极目的地,中间状态是主要目的地,初级状态是顺访地。比如说九寨沟基本上就叫终极目的地。你此行去哪儿?九寨沟。中途顶多就是到了成都中转,最终是到九寨沟,这就叫终极目的地。

  第二种是旅游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加上景区,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因为旅游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投资量大,运营困难,需要绑架景区。一个小镇投资三五十亿,哪儿来的吸引力?特色小镇,特色什么啊?绑架一个景区就不同了,就变成一个目的地了。所以这必然是下一步的趋向。

  第三种是小景区和乡村旅游连在一起,也是一种目的地的概念。像浙江的莫干山,莫干山说起来是一个大景区,但是没有什么景可言,可乡村旅游起来了,民宿起来了,民宿构造的吸引力就变成了一个目的地的概念。

  第三,空间扩张,从跑马占地到功能。

  第一,不能只满足于面积大,可用土地是商业化的根本。经常人家一说就是拿了40平方公里的景区,怎么做啊?可用土地有多少?可用土地1000亩。你够办好的土地手续有多少?100亩。要是只有100亩的土地手续可办,这个事就可以不干。所以我们不能只满足于面积有多大。这些地方需要分区规划,形成云布局。

  所谓云布局就是大分散、小集中。比如说400平方公里的一个景区,肯定得分区,分区建设就是大分散、小集中,小集中才可能有商业模式。比如说新疆喀纳斯的千里画廊,我看完了就说可以做,可以做成一个线性模式,比如说100公里

  有一个集中区,这样大家也把千里画廊玩下来了,也有的吃,有的住,有的玩。因为千里画廊的景观无可比拟,真是中国一流的景观。但是就问,谁投资啊?算了一笔帐,投资量并不大。可是很多投资商看着是真好,要投资真含糊。障碍就是经营期太短,一年就三个月,如果一年三个月怎么做啊?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推荐

description
大数据的有效应用推动农村智慧旅游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推进了农村各方面的发展,如今传统农村向现代化农村的转型正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热门新兴

description
景区策划怎么做?体验项目能不能救景区

  景区策划怎么做?景区策划不是一个点子:经常有同行或者景区老板认为一个网红项目就可以带火一个景区,大项目好比张家界大峡谷的玻璃桥

description
疫情之下的景区,要理解当下的市场和未来景区的发展趋势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景区经营,已经不能按照原来常规的套路进行,不管是老缸装新酒,还是新缸装老酒,反正不能再用老缸装老酒走老路的方式

description
乡村旅游问题分析、规划方法、产品开发

  乡村旅游,又被称为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绿色旅游、田园旅游、生态旅游等。广大农村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极具优

description
如何打造“网红村”,打造“网红村”失败的原因

  什么是网红村?  他们通过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或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传统村落的民俗风貌、特色产业,或蹭名人蹭热点、亦或是自己

description
“网红村”为乡村建设带来了的积极变化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政府提倡发展一批,培育一批,挖掘一批示范性村庄。从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结合本土文化,地域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

description
夜间消费从传统走向新型模式

  2022年的春节假期,全国夜间消费额达到3790 87亿元,同比增长27 06%,在整体消费额中占比33 7%,较去年同期提升2 25%。分业态来看,以夜

description
夜间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有哪些?其对比

  国家及地方政府为了拉动消费,积极颁布相关政策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22

description
这五种新型的商业业态,能否成为文旅强心针?

  时代新需求下对于业态的要求也在变化。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科技赋能常态化、高质量要求常态化背景下,创新主导的消费需求端也不断提出新

易景通-景区综合营收管理方案提供商
易景通-景区综合营收管理方案提供商 Yijingtong focuses on the solution of secondary consumption revenue of scenic spots
免费申请试用7天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