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添加微信
2021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中国旅游报》联合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共有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天猫年成交额过亿元,其中近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全国贫困县商家在阿里零售平台售出非遗相关产品近30亿元;年成交额超百万元的店铺中,西部省份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其他地区。非遗产业化赋能乡村经济发展的优势正在不断显现。
这离不开一系列的政策支持。2018年起,国务院扶贫办(现国家乡村振兴局)、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多次出台文件推动“非遗工坊”建设,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搭建起乡村勤劳致富的基础性平台。截至2020年6月,全国已设立超2000所非遗工坊,带动约50万人就业。
“非遗+扶贫”的成功实践,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业工坊,促进当地脱贫人口就业增收。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体验经济时代,将文化遗产束之高阁已经不是最佳保护方式,以活态化方式呈现乡村民间技艺和农业艺术作品才是更好的选择。可以说,非遗产业化既有利于乡村文化振兴,又有利于乡村产业振兴。”绿维文旅控股集团董事长林峰表示。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工艺”“文旅”双管齐下,勾勒出非遗产业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意见》提出,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计师、艺术家等带动农民结合实际开展手工艺创作生产,推动纺染织绣、金属锻造、传统建筑营造等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各环节,支持利用非遗工坊、传承体验中心等场所,培育一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
“以非遗为抓手,探索多种新型业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产业项目,并在资金、信贷上给予一定支持,从而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推农民增收,这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