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添加微信
在国内疫情尚未根除、复阳病例零星发作、境外 输入性病例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旅游景区存在开放 后传播新冠肺炎的风险。基于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 特征,并结合旅游景区的人群、场所以及应急管理特点,可对旅游景区开放后的新冠肺炎传播风险进行定性评估。基于高风险场景辨别方法,结合旅游景区单元划分以及旅游环节,分析可能存在以下病毒传播风险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景区新冠肺炎传播高风险点哪些地方?
1、景区入口
漏检。人体红外测温仪(简称红外体温计)属 于非接触测温,效率高,减少了个体之间的交叉感染 机会,其中手持式额温计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 测温计如果没有定期校准,或者室外温度低,以及使 用不规范和管理疏忽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高温漏检 现象,让有症状感染者进入景区。简单的测温方式 更是无从检测无症状感染者。
测温时接触人体。虽然采用了红外测温,但因 为工作人员测温方式不规范,没有保持安全距离,导致测温计与游客身体部位产生接触,进而造成游客 群体之间交叉感染。
景区入口排队聚集。因疫情增加的安全码识 别、测温等措施可能导致入口前排长队,排队空间不 足时可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足,容易产 生飞沫和接触传播风险。
游客信息登记处。登记进出人员名单时,可能 出现工作人员与游客共用纸笔现象,产生接触传染 机会。
2、行李物品安检传送机
按照目前的反恐要求,许多景区设置了行李安检装置。受检箱包大部分未经过消毒,当通过传送 带时,会在传送带和挡帘上留下或沾染部分病毒。 在安检机高频使用场景下,安检传送系统消毒频次 低以及消毒不全面都会增加病毒传播概率,属于接 触传播高风险点。
3、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提供基本的厕所、寄存服务、无障碍设 施、科普和纪念品等基本游客服务,此外还提供旅游 咨询、旅游投诉、旅游管理以及雨伞租借、手机充电、 纪念币等服务,多种服务集于一体可能带来游客的 聚集,进而造成人员之间安全距离难以保持、人群喝 水和高声说话导致飞沫喷溅,通风不良时还容易在 室内产生气溶胶传播,多种高风险场景集中出现。
4、接驳车辆
接驳车辆,尤其是有窗封闭型车辆,车厢内部存 在的室内空气扰动导致飞沫传播距离变大,游客之 间根本无法保持安全距离。此外,游客乘车时需要 抓握栏杆和扶手,也很难避免产生接触传播,风险 较高。
5、餐厅
餐厅中人员流动性大,停留时间长,接触环节 多,尤其是游客饮食中必须脱下口罩,存在病毒通过 飞沫和气溶胶传播可能,共用的餐具餐椅也使接触 传染成为可能,飞沫和接触及气溶胶传播风险高。
6、公共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虽然属于景区卫生清洁重点,但因 为摘口罩、使用频次高、接触环节多、通风效率低以 及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仍然存在飞沫、接触和气溶 胶传播风险。除此之外,公共卫生间还存在粪口传 播的可能性,开敞的蹲坑以及通风效率低下都会增 加病毒传播风险。
7、观景拍照点
景区的观景点与普通游览通道位置不同,因其奇特稀缺性,属于景区必游节点。观景点处常常伴 随游客拍照留影行为,导致游客单点耗时较长,可能 引发大规模人群聚集。一旦狭窄空间内人群成规模 聚集,很难维护排队秩序,可能出现人员纠纷,人与 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也很难保持,病毒传播风险高。
8、可攀爬的雕塑
攀爬场景涉及手和身体与共同物品的接触,接 触面积大、时间长,导致接触剂量大,传播风险高。 雕塑等攀爬物主要涉及儿童群体,多见于动物园以 及儿童游乐活动场所。
9 电梯间、门把手、开关按钮和栏杆锁链等处
工作人员和游客进出工作场所以及公共场所时 常会接触电梯间、门把手以及开关按钮,因其使用频 率非常高,常规的定时清洁消毒措施无法切断传染 过程。其中栏杆锁链在登高场景最为常见,接触传 播风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