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添加微信
有一些宣讲者说,元宇宙对现实世界影响极大,包括旅游行为和方式都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即使坐在家里,借助元宇宙也可以周游世界,完全可达到旅游那种身临其境的效果。按照这类思维方式去推测,未来实际出游者将越来越少,旅游消费也会大受影响,但从旅游界人士专业的视角看,出现这种情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首先,旅游基本概念是离家。世界旅游组织给出的各国通用的旅游概念,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的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我国旅游官方的统计口径也是据此而制定的,所谓疫情前我国年出游60亿人次,就是由此而来。人们可以对旅游有自己的理解,但基本概念不会因元宇宙出现而更改。
其次,客源流动是旅游产业基本特征。只有客源进行流动,旅游产业才能生产,旅游相关产业要素才能运转起来。这次新冠疫情下,旅游受到最深重的影响,原因就在于人员不能畅其流。如果把蹲在家里看元宇宙、身不动膀不摇的行为也称作“旅游”,那充其量只是一种“伪旅游”,其效果应该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是一类。
再次,身临其境是旅游体验的最大特性。这个“境”具有不可移动性,游客只有将身体移动到这个“境”中,才能加以欣赏和体验;即使假手元宇宙、以最现代的科技手段,制造一个以假乱真、活灵活现的“境”,甚至色、香、味、声、触都能提供,局部细节比现场看得更仔细,但那也只是实际之境的一部分,仅能满足部分知觉的感受,并不等于现场的全部。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去年底写过一篇《元宇宙和旅游》的文章,谈了对未来是否能通过元宇宙的远程视频替代到现场去旅游的认识,他认为“如果仔细分析远程视频技术,就知道远程视频技术可能永远无法替代现场旅游。先不说如何模拟触觉,味觉等,仅仅是交互速度的问题就是无法逾越的瓶颈”。远程通讯由于交互性的短板,无法取代一些深度的交互沟通,例如谈心、情感交流、创造性地合作等。凡是有旅游体验的人都知道,每位游客在旅游现场必然会有一些主动的随机性行为,如要逛、要问、要聊、要吃、要拉,还有诸多的小突发、小偶遇、小意外、小冲动,这是实境之外的任何场景都无法提供的。
此外,全身心感受是旅游的特征。旅游一趟是什么感觉,不单是走了、看了、吃了、体验了,还有诸多心理感悟、意外收获、结识驴友,或惊喜或蹉跎、或酣畅或疲劳,那是一种全身心、全方位、全天候的现实场景中的沉浸式感受,与观剧、看片、打游戏不可同日而语,也与逼真的模拟场景不同。就如请你去吃一桌满汉全席,还是请你感受元宇宙里的满汉全席,即使都获得了差不多的色香味感觉,但两者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那就是肚子的饱与饥、鼓与瘪。
有人可能会举出观演的例子,到剧场去观演未必如在家看电视直播更清晰和全面,收到欣赏的效果则是差不多的。如果效果真的是差不多,那么,怎么仍会有人非要花不菲的票价,一定要去听歌剧、看话剧、观芭蕾舞。这一点,恰说明实地旅游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当然,不排除有人喜欢宅在家里,现在是整天生活在网络世界,未来是终日沉溺在元宇宙营造的世界里,他们可能会有类似旅游的体验,但那也只是在已有网恋、网瘾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新的吸引物而已,所享受的并不是货真价实的旅游活动。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旅游的需求是不会以这种方式去满足的。
因此,了解了旅游的内涵与特征,就会充满自信地认识到,元宇宙对旅游行为的所谓革命性、撞击性、颠覆性的影响,不可能发生在大众客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