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添加微信
移动互联网、wifi普及为微旅游信息交流插上巨人翅膀。2015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68亿。互联网是潜在旅游者,特别是青年旅游者交流旅游信息、形成旅游决策、旅游出行和发表旅游心得的重要途经,旅游景区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形态,微旅游。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便捷式交互形式。微旅游以青年旅游者为主要群体,青年人在接受和掌握现代媒体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和惊人的速度。与互联网技术并行的QQ、飞信、邮件系统也起到了辅助微旅游发展的作用。
微旅游是一种轻装简行、无需精心安排、说走就走的旅游形式,借助微信、微博等现代移动互联网获取旅游信息,具有微主体、微时间、微空间、微体验的特征。
微主体系指青年白领、大学生三两成群;微时间系指无需旅行社严格安排,利用闲暇碎片化时间自由出行;微空间系指城市近郊、公园、乡村或非景区、非景点;微体验系指简约的旅游体验,可以是美食、郊游、交友、联谊、民俗体验等简单旅游活动。
微旅游背景下,在一般旅游区,政府及企业投资重点为供给侧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加大旅游供给力度,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旅游需求。而在全域旅游区,不但要求旅游设施、旅游景点提量、提质,更要加强旅游政策、旅游制度等社会软环境建设,推进全域社会旅游自组织结构的优化组构,为微旅游者提供自主、自由、碎片化微消费的共享社会环境,增强旅游者休闲体验的舒适效应。
旅游本质是文化,文化具有层次结构,精神文化是内核,统领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微旅游背景下,无论一般旅游区还是全域旅游区,均应强化精神文化建设。如淳朴民风、浓厚民俗、恬静生活,是传统村落乡村微旅游者获得一次增知长见、消压减困、抚摸乡愁的愉悦体验;再如穿行历史街巷、感知商贾繁华、欣赏杂技戏曲,是历史街区微旅游者获得凭物思古、追寻历史记忆的休闲经历。经验表明,旅游区物质文化建设在投资有保障的前提下简便易行,而精神文化却是系统工程,需旅游区社区居民、经营者、政府管理者长期协作方能凑效,特别应重视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工作,强调地方性、原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