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50-1230 软件试用
十年景区行业实战经验  易景通,更懂景区的服务商
软件试用

周庄江南水乡不一样的旅游指南,详细旅游攻略

车子驶入周庄车站,还未停稳,名镇的商业气息一下子扑面而来,车门前已经飞快地围堵了许多三轮车夫和拉客入住的旅店老板。绕过这些人,顺着宽阔平坦的大路一直走,路边是各式各样的商店、杂货铺、工艺品店、发廊和网吧,与别处的繁华街镇并无两样。走上著名的周庄大桥,看着两边的河湖舟船,不知不觉,几百米长的桥就过去了。眼前出现一座书写有“周庄”两个大字的高大牌坊,至此,古镇区就到了。周庄江南水乡不一样的旅游指南,详细旅游攻略。

据说在宋代的时候,周庄一带曾经有周迪功郎将自己的住宅变成全福寺,后来这一地区依寺成镇,这才有了现在的周庄。了解了这段历史,不由得让人钦佩起这位周迪功郎一心向佛的执着。现在周庄行政区划属于苏州昆山,但距浙江不到几公里,与上海更是近在咫尺,是真正的三地区交汇地。三地交汇自然也就融合了三地水乡的特点,900岁的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镇子四周有大型湖泊澄湖、白岘湖、淀山湖、南湖,另有小型池塘水坑无数。古镇上4条河道、8条街巷呈井字型交错,颇有农田阡陌纵横之感。

周庄四面皆水,来这里之前已经听说周庄有“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说法。1987年周庄大桥修好前,这里进出往来确是依靠舟船的。交通不便使周庄完好地保存了古镇风貌。至今镇上60%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另外还有完好的60多座砖雕门楼和14座古桥。微信售票小程序

时至今日,周庄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名人雅士的足迹。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都曾寄居周庄,无论是近代的柳亚子、陈去病、叶楚伧,还是现代的三毛、陈逸飞,都曾为她而感动,为她的平凡安宁,为她曾有的荣辱沉浮,也为她历经千年而形成的周庄品格。景点手持验票机

水光与桥影

在镇边一条小河边找好住宿地,店老板热情地当了几分钟免费导游,就继续忙生意去了。放下沉重的背包,才觉出肩背酸痛。出店沿河向南,往古镇中心走去。

周庄镇里的小街用青石板铺路,街上还设有连绵几百米的廊棚,因此即使是下雨天也不用担心。两边是许多生意兴隆的小店,“第一水乡”的盛名将天南地北的游客召集到了这里。河上是一条条缓缓划过的独木舟,木桨拍击水面,击碎河上粼粼的波光,哗哗的水声分外清晰。还有些船家有节奏地摇着小船,高唱悠扬委婉的歌,歌词虽难以听懂,但却可以感受到船家悠闲恬静之意。

往前没走几步就是全功桥了。全功桥是单孔石拱桥。拱型高大如半月,建于1646年,是周庄北入口的第一座古桥。上到桥上,满眼舟楫、流水与河边民宅,远处的桥梁连接着一条条街道。全功桥因地处古镇北口,过桥游人络绎不绝,桥下一条条小船穿拱而过,形成一幅“桥上行人走,桥下船桨声”的画卷。

过了全功桥,沿着河边的小路一直向南,进入一条与河道平行的巷子。巷子宽不过3米,几个人并行都很困难,路边布满各式各样的店铺。继续前行,前方豁然开朗,原来是周庄著名的双桥了。双桥建于明万历年间,由一平一拱两座石桥构成,平桥和拱桥在这里呈90度分别横跨两条河上,因桥洞一方一圆,侧面看上去宛如一把钥匙,因此又名“钥匙桥”。在双桥上来回走了几次,体会了“刚下桥又上桥”的感觉。站在桥上向四面望去,鳞次栉比的楼房簇拥在水巷两岸,石拱桥上的藤蔓在水巷里摇曳,绿得像碧玉似的河水缓缓流去。粉墙黛瓦上,斜搭着一根根晾衣竹竿,挑起五颜六色的衣衫。时而有一只吊桶从窗口“扑通”入水,吊起满桶清水。小船“矣欠乃”声中,运来了鱼虾蚌蟹,菱角莲藕,泊在桥洞边。楼上的人便用绳子吊下竹篮,与之交易,煞是好看……这情景使人想起古人的诗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

 张沈二厅见历史

在双桥向西转了个弯,那边就是张厅了。张厅原名怡顺堂,是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的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转让给张姓人家,俗称张厅。张厅前后七进,房屋70余间,占地1800多平方米。正门为高大的白墙黑瓦,左右各挂红灯笼一串,显出几分大气。迈过一尺高的门槛,就是轿厅,轿厅是客人来访落轿之处。过了轿厅就是茶厅了,厅正面大匾高悬,上书“玉燕堂”三字,厅内轩敞明亮,古雅朴实,粗大的厅柱挺立在楠木鼓墩上,坚固如石。

向里走,依次经过正厅、大堂楼、琴棋室,就来到后花园。花园地面以六角形青砖铺就,并以碎青石摆成虎、鹿、鹅等各种图案。园中假山,东一簇,西一簇,摆放极为考究,据说都是自南湖中采取石头堆砌而成。花园中一条小河贴屋穿过,河水中段设一丈余见方的水池,供船只交会和调头用。河中还停放小船一只。整个张厅一派“轿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情景。清初社会动乱,张家主人为防暴乱匪祸,就在园后河边放置小船,一旦出现意外,正门无法出去,还可利用园后小舟逃走,这也体现出当时商人大户处世谨慎的心理。

刚出张厅,没走几步就来到沈厅大门外。沈万三是周庄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有传说他能发现地下埋藏的宝物。传说终归是传说,但沈万三在当时富甲天下却是不争的事实。沈厅正是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年间所建,为七进五门楼的建筑,是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整个沈厅有大小100多个房间,分布在100米长的中轴线两侧,占地2000多平方米。沈厅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河埠,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所。

进入沈厅,过了墙门楼、茶厅,来到正厅“松茂堂”。松茂堂占地170平方米,气势恢弘。穿过前后屋之间的过街楼和过道阁,就来到后堂。后堂前是一座天井,上部是庞大的转角走马楼。沈厅中还有朝正堂,抬头观望,这里的砖雕门楼高达6米,正中有“积厚流光”的匾额。四周为“红梅迎春”浮雕,所雕人物、走兽、亭台、楼阁栩栩如生,非常传神。

水中佛国,湖中仙境

沿着镇子的小街一路过桥穿巷,看树赏景,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镇子最南边的白蚬湖边。这里有气势宏大的全福讲寺。全福讲寺是宋元佑元年间,周迪功郎舍宅为寺时建筑的,后来经历代扩建,这里寺庙的格局不断扩大,香火旺盛,成为远近闻名的寺院。到了上世纪90年代周庄开发旅游业的时候,将其扩建成一座以水借景的寺庙园林。

全福讲寺处于全园的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藏经楼等。这是一个结构严谨的寺庙,其中有轩昂的殿宇,也有广阔的水面。殿宇倒映在水面之上,随着波纹的荡漾而变幻着模样,正如殿里弘扬的佛法,在虚虚实实之中给人以来生的慰藉。

进入寺院,迎面是3层高的藏经楼,楼高近20米,黄墙朱柱,气势宏大。进入其中,仰头可看10余米高的观音立像。观音两侧各有9尊造型各异的罗汉。藏经楼后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金身坐像,高大而又庄严。上方高高垂下“佛光普照”的黄幔。身后背景金光灿灿,华贵之极。大雄宝殿两侧是钟鼓二楼,二楼遥相对应,皆为两层楼,楼顶分别摆放铜钟大鼓。

转到寺院后面,眼中最醒目的是一座五孔拱桥,如长虹横掠,连接着湖面与全福寺中的大殿,远处是浩瀚的白蚬湖与南湖,可以看到湖面帆影点点,而湖的这边是宏伟的宝刹寺院。依稀可以听见寺中庄严的钟声,让人忽然间有了一种身处佛地仙境的感觉。

水乡的早晚是最美的,周庄自然也不例外。从全福讲寺出来已近黄昏,日头将落,小船一艘艘开始泊回码头边。水边民居悬挂的红灯笼也都亮了起来。沿着全功桥方向返回,一路上很多店铺开始关门上板,已不见满街游人,只觉得清静了许多。再看桥下脉脉的流水,太阳已将其染成薄薄的紫色,上面氤氲着一层淡淡的炊烟。流水声依旧,但是那些精灵一样的小桥与人家,已经渐渐隐入恬静的夜色之中了。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首页banner图

随便看看

电话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免费试用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