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旅融合的角度讲,文化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旅游回归于生活、乃体验生活。文化和旅游交汇点在于生活,融合点在于生活化,融合路径在于生活化体验、沉浸,乃至生活本身。
目前疫情管控情势下,在区域层面,近郊游和城市休闲已经成为热点。在产品层面,沉浸式游乐爆火。这很好理解,一方面,在城市景观与产品不构成异地差异化生活体验情况下,我们只能用虚拟手段模拟场景化体验;另一方面,这只是一种娱乐形式,充其量是一种主题性游乐,有时未必是一种旅游形态。
毋庸置疑,这种沉浸式游乐堪称体验产品升级版,但却是单一群体的、游乐化的、可模仿的休闲产品。既然是虚拟的,一定是可模拟的。沉浸式游乐产品问题很多,诸如:虚幻与现实、人流与高成本、短期与长期、猎奇与重复率、单一Z时代群体与大众消费的矛盾,等等。
一段时间以后,再回过头来想一想,这可能是一条歧路。沉浸式游乐纯属疫情管控下不得己而为之的无奈之举,或者是一种对现实真环境、真场景、真情景旅游的回避,或是一种逆向性补充。浮华背后也许就是一两年的事。沉浸式虚拟游乐离不开VR/AR等光影手段的渲染与烘托,却绝然没有了市井烟火的气息与氛围。
前几年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神马都是浮云”。“浮云”二字源于葛洪《西京杂记》,意指汉文帝的一匹称作“浮云”的骏马。在网络上,又延伸为虚无缥缈,转瞬即逝,言语之间是诙谐和戏谑的。这似乎也是中国沉浸式游乐短期内发展的一种现实状态。沉浸式旅游揭示了一种新的市场需求,契合了Z时代需求,但不是大众需求,作为长远和持久的旅游发展方向,千万不能被暂时的浮华扰乱了心智。在此可借用毛泽东主席那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
沉寂之后,我们会有所感触:沉浸式旅游有了灯火,有了浮华,有了幻象,甚至有了“剧本杀”之类的文化故事情节,唯独缺少了生活现实。虚幻浮华的东西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沉浸式游乐是小众的、虚幻的,毕竟不真实,沉下心来,生活才是永久的。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