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休闲游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选项。受疫情影响,在境外游、跨省游等远距离旅游受到限制的背景下,以就近出行为主要特征的“微旅行”兴起,成为不少人休闲度假的新选择,对疫情的担忧阻断了远行的脚步,但是却激发了人们短途旅游的热情,虽不能“远行”,但可“近游”,我国旅游业也逐渐呈现出“本地化”发展特征。另一方面,随着年轻人对社交需求的增加,年轻游客不再执着于空间距离上的“远方”,而是选择在城市及周边发现新潮玩法、进行深度体验。可以说,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侧都为“微旅行”发展创造了条件。
“微旅游”一般在车程两小时至三小时以内,主要发生于本地及周边,空间上具有易抵达的特征,出行时间相对较短,是城市居民的常态化、反复消费的旅游产品。同时,“微旅游”更注重慢生活、深体验,更能契合游客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如果说微旅行兴起时还是单一主题的“泛旅游”,现在的“微旅行”则是多主题的“深旅游”。像北京发布的50条优秀微旅行线路、上海的“建筑可阅读”、同程旅行的“48小时”、马蜂窝的“周末请上车”等品牌都已展现出其蓬勃的市场活力,不仅在北京、上海,“微旅行”在其他城市也同样受到市民游客欢迎。
显然,“微旅游”的快速发展,是疫情常态化时期市场主体快速适应疫情防控要求而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结果,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游客对高品质、本地化、深度游产品持续追求的结果,景区如何激活本地市场?各地政府通过消费券、免费游等多措施刺激本地旅游市场繁荣和发展的结果。
对于游客来说,交通是否便利、产品供给是否精准、是否有独特体验,这些都是“微旅行”的关键点。“微旅行”也能做出大文章,关键是如何在盘活资源上谋篇布局。一方面要盘活目的地闲置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人文风俗,活化历史,讲好故事,构建有品质、有趣味、有深度、有创新的微旅行产品供给体系,在微旅游中更好地融入本地的建筑、美食、娱乐、技艺、购物等日常生活元素,让人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优的体验。
另一方面,微旅行最核心的特质是玩法驱动,游客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抵达目的地,而是旅行过程中的玩法及体验,因此要注意多样化场景的构建,通过众多小场景的创新优化来提供动力。注重相关配套设施与服务的供给,加大与其他新兴业态的协同,通过整合露营、剧本杀、摄影、美食、音乐等元素,丰富微旅行的体验,优化旅游服务环境,让市民游客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同时相比长线旅游,微旅行市场客群相对固定,复购率较高,品牌和口碑对于人们的出行消费决策具有更大影响,品牌营销也更为重要。“微旅行”更需要注重品牌营销,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精准研判微旅游者在“行、食、住、游、娱、购”全链条下的大众与个性需求,全方位发力,精准营销,多措并举。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