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一位旅游界的老前辈聊天,讲述了从事旅游行业十年来的一些经历。趁着这个思路,梳理了当下的想法与总结,以下观点均为个人见解,认同的欢迎点赞,不认同的也欢迎大家指正,一起交流。
当下很多景区认为旅游不好做,很难做。如果从十年前的旅游市场与现在的旅游市场对比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这句话没毛病。
但是没有哪个行业与市场是固定的,如今各个行业的市场已经分工非常明确,不是旅游不好做,而是你所认为的旅游市场不好做。
在中国景区协会主办的一次工作交流会上,有幸与一些设备厂商一起交流。在饭桌上聊到,河南的某个景区,跟着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的热潮,投资1000多万新建了一座玻璃桥。春节15天时间,盈利4000多万收入。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认为同质化的产品没什么可吹的,也有人会说数据中会稍有水份,但是我想表达的是其实景区并不像某些人说的,是重资产、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在关键的时间节奏点,掌握好方法与技巧,运营景区也是可以快速回收资本的。
上月在拜访一位江西的景区老总,他原来在杭州做房地产生意,后来返回家乡做旅游,建景区。在他做景区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旅游景区背后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后市场。相对于房地产行业,景区需要的配套后市场与人才太缺了。以前做房地产,只要有块地,其他的都会有专业的公司来操盘运作,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我想未来中国的旅游市场,一定也会往这个方向发展。因为我们旅游行业在整个中国的历史太短了,历史的发展永远都是那么惊人的相似,市场永远都是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则。随着时间的沉淀,旅游景区服务后市场正在慢慢的发芽与成长。
这也是这么些年本人的坚守与奋斗,希望做一套属于景区人的票务系统的初心,让我感受到这个行业需要我们。正是这份热爱,让我们与景区相连在了一起。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原来一家做美食节活动的公司,在转型专注做景区爆点活动策划后,只要景区稍微有一点吸引力基本一推就爆。
相对于其他成熟的产业,旅游行业潜在的机遇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发展的这过程中,活下来的一定是带有聚焦属性的公司,无论是景区还是旅行社。
最近专注聚焦做亲子游板块的平台遍地开花,做得风生水起。他们的客户粘性非常强,依靠周边城市内的精准粉丝,一年可以做十几个亿的流水,活的相当滋润。
一旦聚焦精准,从产品到营销跟随聚焦、定位出发,俘获的这些精准客户踢都踢不走,忠诚度非常高。如果同时有个做大而全的平台要来切亲子板块的蛋糕,几乎是不可能的。
景区也是一个道理,为什么要打价格战,因为景区同质化,没主题没文化,剩下的只能打价格战来撬动市场。
有些景区做营销做市场感觉很被动,不放低价旅行社根本推不动。我个人认为这个本质问题还是在于景区本身,因为本身产品很一般,在游客选择旅游线路的时候,只能靠高利润来吸引旅行社帮忙推荐。
如果我们的产品好,有自己聚焦的点,市场推动效果是完全相反的,根本是不需要旅行社主动去推荐,而是游客选择哪家旅行社报名而已。
这样主动来把控市场,才能把市场的主导权拿回来,营销才会做得轻松。所以做景区还是得遵循产品为王,营销为皇,基于营销出产品,围绕产品做营销的思路。
很多景区在问,到底如何聚焦,如何定位?我打个粗暴的比喻吧,我们可以把建设景区看做是创建一个门派,创建一门武功,创建一个旅游景区当中的细分标签。
天下武功出少林,但是从少林功夫当中可以演变出很多不同的派数,有的擅长棍法,有的擅长剑法。
这个就看你景区自身的哪项资源比别人稍微好那么一点点,我们把他挖掘出来,深挖放大,做到天下第一。所有的产品细节、品牌营销、配套设施都围绕这个点展开打造,这样差异化不就出来了吗?
当然我们寻找自身资源点的时候,挖掘越细越好。就像剑法,已经有人拿下第一了,那么我们可以在剑法中又去细分,另创门派,练到短剑第一。一旦拿到细分市场的顶端地位,景区的IP,景区的文化,自然就来了。市场的规律永远都只会记住那位第一名。当然看这个第一,自身是如何去定位,你的第一范围与覆盖的人群有多广,市场就有多广。
这里又不得回归到营销来,我们不能去瞎琢磨第一,还是得先搞清楚市场的人群痛点与覆盖半径:如果创办一个顺风耳第一,周围全是聋子,那不荒废了一身好功夫?
好的产品加上正确的营销思路,一定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未来的市场一定会更加残酷。练好基本功的同时,还是要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独特的武功,独特的标签,你的游客才会记住你,景区的发展也会有明确的方向,与清晰的思路。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