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因为疫情,有关主管部门一直在景区门票上做文章,尤其是国有景区,减、免门票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有些中小景区或为奉献爱心、或为变相广告,在某一个特殊时间段盲目跟风,着实也是不得己的事情。况且,即便不如此,也没几个游客。
“门票经济”显然是最简单粗暴的盈利方式,想来也可以理解,旅游行业不是做慈善,在景区的维护、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确实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尤其新建民营景区,建设多年,投资巨大,急于回本。更重要的是,大多景区除了门票,也没有拿的出手、有吸引力、能赚钱的产品,故而孤注一掷,只能收取门票了,而且一年比一年高。
景区营销者关于景区门票减免政策思考
对于景区而言,门票经济注定是不可持续的。这既是国家旅游政策要求,也是未来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更是景区本身产品品质使然。关于景区门票减免政策思考:小编认为疫情对旅游影响是不小,但本质上还是怪自己不创新,疫情只是导火索。
201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连续四年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通知,减免门票之势、之力度前所未有。只不过,其目标虽未涉及景区高质量发展问题,但高度契合了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客观上明确了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引导了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就产品而言,在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旅游并重、并行转换背景下,人们对文化旅游消费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休闲、度假、康养类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大多数景区、尤其是国有老景区却数十年如一日,躺在国家级景区顶级品牌“功劳簿”上吃老本,不曾、也不想、更不愿对景区进行迭代升级。
当前旅游发展现状是:各类旅游景区景点多达数万个,但区域内同质化景区居多,且基本都以观光产品为主,休闲度假产品品类、层级、质量、独特性、影响力等严重不足,或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或供非所需。
景区营销者关于景区门票减免政策思考
低端休闲度假产品大多属于小半径,品级不高。高端休闲度假产品严重不配套,填补不了原出境游客所追求的市场空白。要么资源与市场定位不匹配,大资源做成了小市场,小资源偏要做大市场;要么产品复制,人有我有,缺乏独创,一味跟风;要么产业链延伸严重不足。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只跟政策,偏离市场;只顾形象,缺乏业态;只顾眼前,不念长远;只想品牌化提升,不考虑业态提质。
对于老景区的提升内容,起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而且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一是自然景观观景角度、高度、时间、平台及相关配套的提升;二是基于自然景观意蕴与在地文化的融入,或特定主题文化的植入;三是基于主题文化或特定文化的物态化、活态化、体验性、沉浸式产品策划与设计;四是基于旅游景区资源、景观质量、文创产品、主题形象、服务设施、管理水平等全部旅游内容之上的品牌化提升。
事实上,大多景区很少顾及前三个内容,而直接奔着品牌提升就去了,反正通过硬件设施达标、努力协调,有关部门迟早会有一天审批通过,尽管景区品质、品位都差强人意,只有品牌是现实的。特别是由政府支持的某些国有景区,最后落得个管理者、投资者都笑逐颜开,近期是高兴了,长远看,唯独运营者、旅游者不买账。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