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媒介、互联网技术等推动相关行业的互联网化,实现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跨界融合发展。"互联网+”以高速发展的通信技术为依托,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整合功能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我国“五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之后又陆续领布一系列推动“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政策。
乡村旅游具有小众化、个性化特征。市场容量小日广告成本高。而且,我国当前的乡村旅游还面临着发展观念滞后、配套设施服务不完善、同质化严重等困境,尤其是市场营销,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迅速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入融合,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互联网媒介信息传播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快速、及时地发布旅游信息,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在信息传播和产品推广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营销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互联网+营销”这一创新模式不仅符合市场需要,更拓展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使乡村旅游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平台做好乡村旅游的营销工作,推动乡村旅游事业的持续向好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村旅游指的是旅游者在乡村(乡村性区域)进行旅游活动,旅游目的地以当地的自然资源、特色建筑或设施为游客提供物质产品或体验服务。
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多重意义:
一是使乡村通信、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更为完善。美化乡村环境;
二是使资金、劳务、技术等向农村回流。加快第三产业的联合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三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人强劲动力。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特色。有丰富而独特的田园风光和民风民俗。这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国家又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保障。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乡村旅游就已起步,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于20世纪90年代进人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我国乡村旅游人次达13.6亿,据预测2025年我国乡村旅游人数将达到30亿。
我国的乡村旅游从区域资源特色角度可以划分为:农家园林型、景区旅社型、观光果园型、花园客栈型、民居型养殖科普型、农事体验型等模式。当前国内的乡村旅游已经不再局限于农家乐形式。表现形式更为多元。如休闲农场(牧场)、乡村博物馆、乡村公园、高科技教育农园、文化创意农园等,不断向休闲、观光、度假的复合型模式转变在“互联网+”时代。
自驾游、休闲游、度假游等个性化的旅游形式兴起,乡村旅游成为游客的重要选择之一。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行业管理逐步完善,乡村旅游的营销方式和策略也应该更贴近时代。向“互联网+营销”模式转化。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