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模式”--最适合县域旅游发展的模式

  “栾川模式”从21世纪初至今发展了二十年的时间,以“政府主导、市场驱动、全产业融合”为内核,通过资源资本化、产品年轻化、服务标准化,实现了从贫困县到全国县域旅游标杆的跨越,为县域文旅提供了“规划先行+长效运营+流量适配”的可复制路径。其经验被写入MTA教材,成为乡村振兴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典型范式。

  正如魏小安老师曾实地考察栾川后提到的那样:“全国旅游看两川,省级看四川,县级看栾川,国家提倡多年的政府主导旅游业的做法,在栾川找到了例证”。因此,“栾川模式”也被评价为最适合县域旅游发展的模式。

  党政主导,机制高效

  顶层设计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主导旅游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累计建设310公里旅游公路及通信网络,将县城定位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城区公共服务功能。

  精品景区打造:投入资金支持景区创A,拆迁改造优化环境,形成5A级老君山、鸡冠洞等核心景区矩阵。

  政策协同与营商环境:全县60多个部门出台支持旅游政策150余项,形成全域联动的“旅游强县”发展格局。

QQ_1741588260620.png

  资源整合,特色开发

  自然与文化深度融合:依托伏牛山生态资源与老子文化,开发“峰林仙境”老君山、“北国第一洞”鸡冠洞等文旅IP,强调“秀压五岳,奇冠三山”的差异化竞争力。

  全域联动布局:串联2个5A、8个4A景区及21个乡村节点,打造“南北中”旅游环线,构建“景区+乡村+康养”的复合业态。

  市场化运作,产业融合

  招商引资与经营改革:通过经营权转让引入社会资本(如老君山由杨植森团队运营),激活景区活力;设立滑雪场、蕙兰产业园等项目,填补冬季旅游、高端兰花市场空白。

  多产业跨界融合:体育+文旅,建成足球夏训基地、国家级滑雪度假地(伏牛山滑雪乐园),开拓四季运动场景;林业+文旅,投资2.1亿元打造蕙兰文化产业园,“栾川蕙兰”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医养+文旅,创建5个A级康养示范村,开发森林康养、中医药研学等业态;交通+文旅,构建环状高速通道和三条旅游环线,串联全县景点;农业+文旅:开发107款土特产品,建成田园综合体,“栾川印象”带动营收超1.8亿元。

  创新营销与流量引爆

  全员营销与节庆造势:实施“分包城市”全员推介策略,6年召开360场推介会,与3500家旅行社合作;策划老君山文化旅游节、伏牛山红叶节等节庆IP。

  新媒体裂变传播:以“一元午餐”“雪景出圈”等事件营销破圈,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起话题活动,年曝光量超20亿次,实现低成本高流量转化。

  服务升级与人才培育

  标准化服务与惠民政策:首创“民宿一站式服务中心”“布草集采共享”模式,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培训;推出大学生免票、旅游消费券等惠民举措“实力宠粉”。

  职业化队伍建设:联合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举办职业经理人培训,输出管理经验,培养“六边形战士”型人才(如老君山用1/4人力实现高效运营)。

  场景创新与消费延展

  沉浸式体验迭代:开发《知道·老君山》沉浸演艺、夜爬观星、汉服旅拍等项目,打造二次消费产品(如天宫奶茶、溶洞咖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民宿经济升级:实施“百村千宿”计划,推动非遗手作、剧本杀等业态进民宿,带动文创产品年营收超260万元,民宿由住宿向综合体验转型。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标签:
首页banner图

随便看看

电话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免费试用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