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50-1230 软件试用
十年景区行业实战经验  易景通,更懂景区的服务商
软件试用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介绍

  哈尼梯田是“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元素同构的传统农耕体系。村寨上方多是山,山上茂林成片;产自村寨的农家肥,成为下方梯田栽培红米稻谷的养分;水流从森林缓流而下,穿过村庄灌溉着梯田。在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下,孕育出了一种红色的稻谷——红米。

  红米因其表皮呈深红色而得名,是人类史上最早驯化的古稻,哈尼族先民早在13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种植红米,并将其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耕作梯田难以应用大规模农业机械,种植红米至今仍采用纯净山泉水灌溉、原生态积肥滋养、人工耕禾除草的原始耕作方式。生长红米的土地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常年云雾缭绕。一年仅长一季,生长期180—210天,比一般东北米多生长40—60天。亩产量不到300公斤,所以每一粒谷子都是浓缩的精华。景区门票系统

  除了红米,与梯田相伴而生的还有“哈尼古歌”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至今也有千年的历史。一边唱歌一边劳作,是哈尼人的日常。透过歌声,听众能感受到哈尼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在田间地头的生活点滴。这种神奇的“腔调”10个人能唱出8个声部,是梯田上货真价实的“交响乐”。随着几代传承人的努力,如今哈尼古歌从云南走到海外,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2013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为了延续发扬这份农耕智慧,哈尼梯田不少区域开始恢复推行“赶沟人”“守林人”“木刻分水”等传统管理方式,探索设立相关公益性岗位,确保每一片树林、每一丘田、每一条沟渠和每一个水源点都有专人巡视、管护。将生产生活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是哈尼梯田可以传承至今的秘密。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标签: 红河哈尼梯田
首页banner图

随便看看

电话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免费试用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