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运旅游特推出15条经典世遗一日游线路

  泉州,是一座有着“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泉州,曾拥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盛景。

  齐晓瑾在《元气泉州》里写道:“如果每座城市都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大多数城市是词典,泉州则是一本辞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从来都不在博物馆里,而在寻常生活的一呼一吸中。”

  元旦、春节假期将至,泉运旅游特推出15条经典世遗一日游线路,带您寻阅世遗泉州!

  踏上世遗之旅仿佛时光停留,仿佛穿越回唐风宋韵,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在不断演绎着故事……

  线路一:老君岩造像-九日山祈风石刻-丰州古城

  老君岩造像

  老君造像为中国最大的道教石雕,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老君岩是清源山的灵魂所在,所谓“道法自然”,也许说的就是老君岩。

image.png

  线路二:开元寺-泉州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德济门遗址

  开元寺

  开元寺创建于686年,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唐代桑莲古树、北宋甘露戒坛、南宋东西双塔皆盛名在外,东西塔更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孪生石塔。飞天乐伎、狮身人面像等域外题材完美融入建筑之中,尽致展现多元文化与多种宗教艺术共存之景象。

  线路三:真武庙-江口码头-蟳埔村-伊斯兰教圣墓-洛阳桥

  真武庙

  现存真武庙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依山拾级而上,两旁扶栏石柱皆雕石狮,十分古朴。中轴线上有山门、拜亭、大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庙前有露庭,古榕蔽荫,微风习习,原为泉州一大胜境。

  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又称三贤四贤墓,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凤山社区东南200米灵山南坡,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与沙特阿拉伯麦地那的穆罕默德圣墓、伊拉克纳贾夫的阿里圣墓齐名,被称为“世界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墓”。

  “海内第一桥”(洛阳桥)

  洛阳桥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1053年,蔡襄主持修建起这座中国现存最早、最具代表性的跨海桥梁,于1059年建成,首创了筏型基础、浮运架桥、种蛎固基的造桥技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桥中罕见纪年文物“月光菩萨”庄严凝重,与古桥一同见证了泉州宋元海上贸易的辉煌盛况。

  线路四:磁灶窑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安海老街-安平桥

  磁灶窑址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磁灶镇,分布梅溪两岸。兴起于宋元时期,以历代烧制陶瓷而得名。磁灶窑址集中、系统反映了古代陶瓷生产到外销完整过程,是一处具有较高学术研究、科学展示和保护价值的考古遗迹。

image.png

  草庵摩尼教遗址

  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华表山南麓,是我国唯一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庙遗存,也是世界现存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线路五:石湖码头-六胜塔-永宁古城-万寿塔-洛伽寺

  石湖码头

  石湖码头(林銮渡)由通济栈桥与天然礁石码头共同组成,是宋元时期刺桐港商贸和海防的重要离岸码头。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海商林銮在临海的斜坡上开凿石阶、拴缆孔,巧妙地利用天然礁石修建码头,北宋官吏傅琎修建通济栈桥,将岸边村落与大礁石码头连接起来,形成石构顺岸平梁码头。该码头自创建起一直沿用至今,是早期码头建筑的珍品。

  线路六: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安溪国心绿谷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安溪的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泉州市22个世界遗产点之一,在这里,历史的熔炉从不曾熄灭,古代矿冶业的辉煌仍熠熠夺目。此处遗址为宋元时期留存下来的古铁矿冶炼遗址,是泉州乃至福建重要的冶铁场地。宋代的泉州矿冶业发展迅猛,当时的青阳铁场经常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线路七:德化窑址(屈斗宫窑址)-月记窑-九仙山

  月记窑

  福建德化的瓷器承载着泉州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盛景,“海丝”贸易的重要商品——瓷器,曾通过泉州刺桐港扬帆海外数百年。位于德化的月记窑曾经是明清时代兴盛一时的名窑。

  线路八: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清源山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专门反映古代航海交通历史的博物馆。它以中世纪刺桐港即泉州港的历史为轴心,通过独特的海交文物,再现中国古代海洋文化。

  线路九:安平桥-英良石材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

  安平桥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彼时,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港盛极一时,无数东西商船日夜往来。作为当时的商贸重镇,安海修建安平桥,方便过往商客出行,见证了“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华图景,也留下了诸多史迹,向世人诉说着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往事。

  线路十:泉州博物馆-九日山祈风石刻-清境桃源

  九日山祈风石刻

  九日山最突出和最珍贵的是摩崖石刻,在东西两峰的摩崖上,有宋至清的题刻75段,其中有反映海外交通的13方祈风石刻,记载了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

  线路十一:南外宗正司-天后宫-真武庙-蟳埔渔村

  南外宗正司

  南外宗正司是南宋建炎年间对迁居泉州的南外皇族群体进行管理的机构。这一群体是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群中具有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提升了泉州的消费能力,还积极参与海洋贸易。南外宗正司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政权对泉州海洋贸易的推动,体现了强有力的官方管理保障。

  线路十二:市舶司遗址-开元寺古船馆-闽台缘博物馆

  市舶司遗址

  市舶司遗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办事处水门社区,宋元祐二年(1087)建立,其职能是专“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是中国重要的古海关遗址,亦是泉州港繁荣的历史见证之一。

  线路十三: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蟳埔村-万寿塔-红塔湾

  万寿塔(姑嫂塔)

  万寿塔在石狮市宝盖山,又称“姑嫂塔”“关锁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姑嫂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又叫做“关锁塔”。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当时的姑嫂塔成为了海上行船的航标。

  线路十四:石狮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六胜塔-来旺良品堂

  六胜塔

  六胜塔位于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滨海的金钗山上,正对着晋江出入海口的航道畔,与万寿塔遥遥相对,宋元以来一直被往来于泉州港的商船视为航标。

  线路十五:钟楼-西街-中山街-府文庙-顺济桥遗址

  泉州府文庙

  泉州府文庙位于鲤城区,始建于唐开元末年。主要留存的建筑有泮池、大成殿和明伦堂院落、庄际昌祠、蔡清祠、李廷机祠,建筑规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历史悠久,规制完整,气势宏大,文化内涵丰厚,是福建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首页banner图

随便看看

电话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免费试用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