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深化文旅融合,助力文旅发展再上新台阶
近两年来,我们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坚持以“六新”为目标,以大视野大格局推进荆州文旅高质量发展,荆州旅游流量出现井喷式增长。2023年春节我市累计接待游客301.8万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36.24%;实现旅游总收入12.63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46.52%。
荆州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为进一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我们积极申报创建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并于2021年10月成功入围。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助力文旅发展再上新台阶。一是领导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并且确定了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市委书记吴锦2次专题研究、调研。二是机制高效运转。以市委旅发委为抓手,进一步明确市委旅发委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议事规则,确保机制高效运转。三是规划高水准引领。印发《荆州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荆州市文化和文物广电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荆州古城5A景区创建工作方案》和《荆州市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组织编制《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规划》,以高标准规划引领荆州文旅高质量发展。景区票务管理系统
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一是项目管理日臻完善。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项目领导、统筹、谋划、督办和考核机制,发挥项目支撑带动作用。建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荆荆都市圈和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项目库,谋划荆楚非遗工匠小镇等项目103个,总投资435.64亿元。二是争资争项不遗余力。申请2022年中省预算内资金2240万元,支持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和公安县博物馆项目等4个文旅体项目建设。申请2023年中省预算内资金2900万元,支持支持洈水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荆州古城5A创建-宾阳楼景区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申请发行地方专项债8.10亿元,支持荆州楚文化产业园、监利县剅口革命苏区红色文化教育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和公安县文化体育中心等3个文旅项目建设。三是项目建设蹄急步稳。2022年,全市亿元以上文旅续建项目共计29个,年度完成投资32.5亿元。全市亿元以上计划开工项目共计25个,年度完成投资7.3亿元。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楚肆水街、妈妈摩智慧仓等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古城小样板、荆州城市文化中心、楚文化博物院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三是优化文旅供给,丰富文旅发展新业态。一是景区景点推陈出新。荆街火爆开街,楚王车马阵出土文物陈列馆建成开放,宾阳楼升级改造焕新迎宾,洋码头文创园内沙市记忆(1876—1949)文化展示馆、江汉明珠工业成就展示馆建成开放,洈水运动休闲小镇试运营,三国公园重新开放,为游客提供更多休闲旅游好去处。二是夜间经济活力迸发。以方特东方神话、古城光影秀、洋码头文创园和荆街为主要代表夜秀节目,让古城更加充满“时尚感”;以万达广场、吾悦广场、北京路商圈等为主要代表的夜购活动,让古城更加充满“沸腾感”;以大赛巷、红星路夜市街、长大美食街等特色美食街区,让古城夜市更加充满“烟火气”。三是文旅融合提质增效。大型汉剧《大楚之光》,音乐表演唱作品《五虾闹鲇》,廉政小戏《古城清风》,广场舞《田歌靓影》,舞蹈《春早》《耕》和东山番邦鼓《六颗牙齿》等一大批文艺作品展播展演,文艺宣讲、惠民演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四是农旅融合走深走实。创成国家特色小镇1个、省级特色小镇4个,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6个,全国文明乡镇5个、文明村13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167个、示范村146个,省级文明乡镇23个、文明村46个。荆州区、推出2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江陵县和洪湖市等3地乡村旅游线路在全省进行推荐。五是微旅游方兴未艾。环长湖绿道、环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崇湖和菱角湖等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为骑行、旅居和健步爱好者提供更多美好体验。旅游景区售票管理系统
四是坚持示范引领,塑造文旅发展新优势。为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名片,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全市4A级旅游景区8个,3A级旅游景区18个。纪南文化和旅游集聚区成功入围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石首市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省级遗址公园。荆州区、洪湖市瞿家湾镇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北文旅·荆街获得人气夜游项目奖,荆州海洋世界获批为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
五是持续刺激消费,挖掘文旅发展新潜力。一是构建立体宣传营销网络。2023年央视东南西北贺新春栏目组走进荆州,展现了一派喜气洋洋的形象;集中发布一批文旅消费热点场景,破除“养在深闺人未识”之困境;推出“千年古城”文化探秘之旅等四大特色旅游主题、10条精品旅游线路,为市民和游客出行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出游指南。二是多措并举为文旅企业纾困解难。12家企业被银行金融系统认定为重点文化金融扶持企业,并争取政策扶持资金44万元。暂退43家旅行社质保金659万元,为9家旅游企业兑现贷款贴息2428.225万元。“惠游湖北”消费券核销1012.4万元,带动地区经济4474.04万元,全省排名第6位,“惠动湖北”消费券分配我市资金共计706万元,已投放完毕。
六是加固基础配套,营造文旅发展新环境。着力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荆州沙市机场启航,沪渝高速、二广高速穿城而过,长江公铁大桥、石首长江大桥跨江而立,公水空铁立体大交通格局为荆州文旅大战插上腾飞翅膀。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建设5G宏基站5500个,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建成157套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级全覆盖,有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292台新能源公交车投入线路运营,59条公交线路更新升级为新能源纯电空调车。统筹停车场规划建设,中心城区新增停车泊位8502个,新(改)建公厕27座。中心城区新建口袋公园71个,让居民“住在公园里”的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文旅部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评价参考指标,我市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问题。
一是协调联动有待加强。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需举全市之力,下久久之功,各成员单位间密切配合,明确工作责任,定期报送工作进展,定期会商重点工作,定期协调推进重大事项,提升创建工作质效。
二是政策措施有待完善。根据创建工作要求,市政府要出台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而我市促进文旅消费的政策沿用的是2010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荆发〔2010〕7号),随着时间推移和政策调整,部分政策需要调整完善。智能景区门票管理软件
三是旅游质量有待提升。近年来,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随着方特等核心园区的运营,我市旅游吸引力依然热度不减。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与其他地区相比,我市核心旅游景区不多,尚无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四是文化旅游有待融合。我市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但是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还不够明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还不够深入,亟需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作用,每年至少召开1次工作推进会,重点研究创建工作的差距不足、短板弱项、政策措施,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凝聚创建工作成员单位工作合力。
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出台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强化正向激励,提振文化和旅游企业市场主体信心,鼓励和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立足荆州优势,扎根荆州文旅沃土,深耕荆州文旅事业,为荆州文旅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优化规划设计。将中心城区文化和旅游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总体布局相结合,为文旅事业发展预留空间,努力形成相互呼应、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同时开展旅游景区提质增效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外向度和吸引力。
四是深化文旅融合。充分发展我市文化底蕴深厚优势,挖掘文化内涵,结合当代文化表达,使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实施产业数字化战略,大力推动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确保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
随便看看
- 2022-07-07徐州电子票务管理得到游客极高赞誉
- 2022-06-27“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第三季启动仪式在宿迁举行
- 2022-06-20景区互联网营销已经成为景区开拓市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途径之一
- 2022-06-28如何利用景区自助售票管理系统让景区防疫更安全?
- 2022-07-11智慧景区采用的景区票务管理系统软件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