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banner图

黔东南州“四维度”推进“黔绣”品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黔东南州深入挖掘自身民族文化特色资源,抢抓政策机遇,强化政策保障,支持民族刺绣等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把发展刺绣产业作为带动绣娘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构建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刺绣产业发展格局,多措并举助推“黔绣”品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黔东南州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孕育出了黔酒、黔茶、黔银、黔绣等诸多民族文化瑰宝。立足自身资源优势,黔东南州深入挖掘,唱响民族品牌,形成了123个“黔系列”品牌产品,其中“黔绣”品牌36个。同时,积极探索壮大“黔绣”市场主体路径,推动民族特色文化产品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经济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州从事刺绣、银饰、蜡染、民族服装等民族工艺品生产的个体和企业(合作社)6221家,规模以上民族工艺品加工企业2家,年生产能力1000万以上民族工艺品加工企业30家,年生产能力100万以上民族工艺品企业142家。

  二是建强民族文化队伍。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黔东南州在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机制,深入实施“绣娘计划”,大力推进“推普兴乡”行动,不断壮大和优化“黔绣”人才队伍。近年来,发挥中职高校作用,培养专业毕业生近300人,开展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培训35期1896人次,选派传承人赴省内外高校培训235人次,开展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延伸培训500余期5万余人次。举办绣娘培训300余期,培育核心骨干2万余人,举办专题培训2560场次,培训43.59万人次,实现就业创业28730人。当前,全州建立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160所,非遗传承人4000余名,省级及以上工艺美术大师43人,州级“名工匠”10人、“名绣娘”60人,为全州民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是打造产业支持平台。聚焦文化创新为核心,建设高水平产业发展平台,打造形成一批民族特色兼具文化创新的先进特色龙头企业,推动“黔绣”等民族文化产业进一步创新发展。黔东南州充分依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贵州省“锦绣计划”、“智慧锦绣-全省妇女手工创新产品研发基地”等产业平台,提升民族工艺技能,通过能人巧匠引领带动形成“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格局。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统筹民宗、文体广电、妇联、工信等多部门资金支持“黔绣”产业发展,协调资金689.2万元用于从江、黄平等县6个项目和从江祖英刺绣有限公司、贵州蓝锦染艺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民族传统手工艺企业示范点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投资,提升产业项目综合实力,如台江县与深圳金雅福公司签订金银全产业链项目投资协议,计划总投资2.5亿元等,有力促进了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四是畅通产品销售渠道。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重要内容之一,黔东南州全力以赴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抓新机,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国内国外共发展,开辟“黔绣”产品市场多渠道销售。大力推进电商平台合作,鼓励民族工艺品企业入驻淘宝、天猫、京东等国内大型网络销售平台,同步利用抖音、微博、快手等自媒体网络短视频直播带货渠道,建立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积极拓展线下运营机制,建立线下专销网点,提升销售服务水平消费者实现线下体验、线上购物的良好模式。同时,加强市场拓展,支持推动“黔绣”优秀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内外展会和赛事活动,加大文化交流,提升产品水平。近年来,黔东南州“黔绣”企业参加各类展会200余场次,产品顺利打通国门,远销北京、上海、美国、法国等地。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标签: 黔绣
首页banner图

随便看看

电话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免费试用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

返回顶部